鼻窦炎与咽喉炎在解剖部位、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儿童鼻窦小、窦口大易感染,成人也可发病;咽喉炎分咽炎和喉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良生活方式等易致其发病。鼻窦炎局部有鼻塞、流涕等,全身有发热等;咽喉炎咽炎有咽干灼热疼痛等,喉炎有声嘶等。诊断上鼻窦炎靠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咽喉炎靠间接喉镜等。治疗上急性鼻窦炎以药物为主,慢性可手术;急性咽喉炎对症或用抗生素,慢性需去除病因。
一、解剖部位差异
鼻窦炎: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不同年龄人群鼻窦发育情况不同,儿童鼻窦较小,窦口相对较大,感染易波及鼻窦;成人鼻窦结构相对稳定,但也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炎症。
咽喉炎:咽喉炎分为咽炎和喉炎,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喉炎是喉部黏膜及声带的炎症。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不良(如长期吸烟、过度用嗓等)会增加发病风险,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也易引发咽喉炎。
二、症状表现区别
鼻窦炎
局部症状:急性鼻窦炎可出现鼻塞,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儿童可能因鼻塞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长期可能影响面部发育;流涕,可为脓性或黏脓性,前组鼻窦感染流涕多流向鼻腔前下方,后组鼻窦感染流涕多流向鼻咽部;嗅觉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鼻窦炎时因鼻塞和嗅区黏膜肿胀导致,慢性鼻窦炎则与嗅区黏膜长期炎症损伤有关。额窦炎可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轻,午后重;上颌窦炎多为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筛窦炎疼痛部位较广泛,可在内眦或鼻根部;蝶窦炎疼痛多在颅底或眼球后。
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儿童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咽喉炎
咽炎: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常见刺激性咳嗽伴恶心。
喉炎:急性喉炎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可逐渐加重甚至完全失音,还可有喉部疼痛、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喉部炎症导致喉部黏膜肿胀,尤其是小儿喉部黏膜较疏松,更容易发生水肿引起气道梗阻,危及生命;慢性喉炎主要症状也是声音嘶哑,病程较长,声嘶时轻时重,还可有喉部干燥感、异物感等。
三、诊断方法差异
鼻窦炎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情况,如鼻黏膜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位置等,还能看到鼻窦开口情况,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影像学检查:CT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炎症情况,如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咽喉炎
间接喉镜检查:可观察咽部和喉部黏膜情况,急性咽炎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急性喉炎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声带充血肿胀,闭合不全;慢性咽炎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融合成片状,慢性喉炎可见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声带增厚、边缘变钝等。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对于咽部检查不明确或喉部病变需详细观察时可选用,能更清晰地观察喉部细微病变,儿童检查时需在专业人员操作下,确保安全。
四、治疗原则不同
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儿童用药需考虑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药物性鼻炎;还可进行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儿童冲洗时要注意压力和方法。
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可选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考虑鼻窦发育情况等。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儿童用药同样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剂量;局部可用含漱液漱口,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缓解咽部不适,儿童含漱时要防止误咽。
慢性咽喉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积极治疗鼻和咽部慢性炎症等,局部可使用含片等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