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和混合性等类型,非药物干预有凯格尔运动、膀胱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和体重管理,高龄产妇和多次分娩史产妇有不同注意事项,若非药物干预3-6个月无改善或严重影响生活需及时就医。
一、产后尿失禁的定义与分类
产后尿失禁是指在分娩后出现的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现象,主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等类型。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快走等)出现尿液漏出;急迫性尿失禁是指有强烈尿意后迅速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混合性尿失禁则是两者同时存在。
二、产后尿失禁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凯格尔运动
1.原理: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来增强其力量和控制能力。盆底肌肉就像一张“吊床”,支撑着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
2.方法:
找到盆底肌肉:可以尝试在排尿过程中中断排尿,能感受到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肉。
开始锻炼:收缩盆底肌肉,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产后女性,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就可以开始进行凯格尔运动,但如果有会阴伤口疼痛等情况,需适当调整开始时间。
(二)膀胱训练
1.原理:帮助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2.方法:
设定排尿时间间隔:开始时每1-2小时尝试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例如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通过逐渐增加膀胱的容量来改善尿失禁情况。
(三)生物反馈疗法
1.原理:利用仪器将盆底肌肉的活动情况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缩。
2.实施: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仪器反馈的信息来调整盆底肌肉的收缩强度和频率,一般需要多次治疗,通过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尤其对于一些不太能准确找到盆底肌肉收缩方法的产后女性有较好的效果。
(四)电刺激疗法
1.原理:通过低强度的电流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改善。
2.应用:在专业医疗机构中,由专业人员操作电刺激设备,对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对于产后女性,电刺激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盆底肌肉的修复,但需要注意治疗的参数设置要适宜,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三、产后尿失禁的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调整
1.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酒精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失禁症状。例如,大量饮用咖啡可能会增加排尿的频率和urgency,从而导致尿失禁情况加重。
2.增加水分摄入的合理安排:虽然要避免过多饮用可能刺激膀胱的饮品,但也需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大量饮水,以免夜间排尿次数过多。可以将水分摄入分散在一天中,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二)体重管理
1.控制体重:对于产后体重过重的女性,减轻体重可以减少腹部压力,从而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增加腹部的压力,对盆底肌肉造成更大的负担。产后女性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逐渐控制体重,例如在产后身体恢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散步等运动,同时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过度进食高热量食物。
四、特殊人群产后尿失禁的注意事项
(一)高龄产妇
1.高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组织的弹性和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在产后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盆底肌肉的锻炼,并且要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及时发现尿失禁相关问题并进行干预。同时,高龄产妇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产后恢复,在进行尿失禁干预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
(二)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
1.多次分娩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多次分娩史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通常更高。这类产妇在产后更需要积极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而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在进行凯格尔运动等干预措施时,要更加注重坚持和正确的方法掌握,同时可以考虑结合生物反馈疗法等更有效的康复手段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
五、产后尿失禁的就医时机
如果产后尿失禁的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药物干预(如3-6个月)后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尿失禁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如频繁出现尿失禁导致无法正常外出活动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尿动力学检查等,以明确尿失禁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