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腹胀的原因包括饮食因素如进食过快、食用易产气食物、暴饮暴食,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肝胆胰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胰腺炎,其他因素如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
一、饮食因素
1.进食过快:若进食速度过快,会吞入大量空气,从而导致胃胀腹胀。比如边吃饭边说话、狼吞虎咽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进食过快引发胃胀腹胀,儿童若吃饭不专注、进食速度快,也可能出现此类问题。
2.食用易产气食物:一些食物本身易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进而引起胃胀腹胀。例如豆类、洋葱、土豆、红薯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食用这类食物后胃胀腹胀的症状可能更明显。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胃肠功能相对敏感,食用易产气食物也更易出现胃胀腹胀情况。
3.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超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会使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胃胀腹胀。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过度进食零食、正餐暴饮暴食,也会出现该症状。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更易出现暴饮暴食后胃胀腹胀的情况。
二、胃肠道疾病
1.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炎症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消化缓慢,产生胃胀腹胀。患有胃炎的人群,不同性别并无明显差异,但长期吸烟、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且更易出现胃胀腹胀症状。儿童若感染幽门螺杆菌等也可能引发胃炎,出现胃胀腹胀。
2.胃溃疡: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损伤形成溃疡,会影响胃的排空功能,引起胃胀腹胀。胃溃疡患者中,男性相对多见,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患病后胃胀腹胀症状可能较为明显,尤其在进食后。儿童患胃溃疡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导致,出现胃胀腹胀时需及时关注。
3.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会导致胃肠动力不足或消化酶分泌不足,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从而引起胃胀腹胀。各年龄段都可发生,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更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胃胀腹胀。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焦虑的人,也易出现消化不良相关的胃胀腹胀。
4.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大量繁殖,会产生过多气体,导致胃胀腹胀。老年人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由于抗生素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也易引发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胃胀腹胀。儿童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抗生素等也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出现胃胀腹胀。
三、肝胆胰疾病
1.肝炎: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患肝炎时,肝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导致胃胀腹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乙肝患者中不同性别比例不同,长期酗酒的人群患酒精性肝炎风险高,患病后易出现胃胀腹胀。儿童患肝炎可能因病毒感染等,出现胃胀腹胀需引起重视。
2.胆囊炎:胆囊发炎会影响胆汁的储存和排放,影响脂肪消化,导致胃胀腹胀。女性患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肥胖、多次妊娠的女性。有胆囊结石的人群更易并发胆囊炎,出现胃胀腹胀症状时需考虑胆囊炎可能。
3.胰腺炎:胰腺炎症会影响胰液的分泌和排出,胰液是消化食物的重要消化液,胰液分泌异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胃胀腹胀。暴饮暴食、有胆道疾病的人群易患胰腺炎,患病后胃胀腹胀较为明显,不同性别患病无明显特殊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四、其他因素
1.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胃胀腹胀。女性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率高于男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女性内分泌变化大,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的胃胀腹胀。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引起胃胀腹胀的副作用,如抗生素、降压药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服用药物后更易出现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胃胀腹胀。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胃胀腹胀副作用的药物,若必须使用,需密切观察。
3.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胀腹胀。不同性别均可受心理因素影响,女性在面对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时,更易出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胃胀腹胀。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环境,如学习压力大等,也可能出现因心理因素引起的胃胀腹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