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胃炎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一般较轻情况有相应症状及内镜表现,较严重情况也有其症状及内镜特点;应对措施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去除诱因)、药物治疗(用抑酸、胃黏膜保护剂等,出血者用止血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一般较轻的情况
1.症状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等症状,一般不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基本的进食功能。例如,一些因偶尔的饮食刺激(如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后)引发的急性糜烂胃炎,通过调整饮食、去除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后,症状能较快缓解,病情恢复相对顺利。
对于年龄较轻、既往无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的患者,身体的代偿能力较强,急性糜烂胃炎对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
2.内镜下表现
若内镜下观察到的糜烂病灶范围较局限,数量较少,病变程度较轻,如只是胃黏膜散在的点片状糜烂,未累及较大的血管等重要结构,这种情况下病情相对不严重,通过积极治疗,胃黏膜修复的可能性较大,恢复后对胃的正常功能影响较小。
二、可能较严重的情况
1.症状表现
当患者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出血情况。大量出血可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冷汗等休克前期表现,甚至可能发展为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生命。例如,一些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者糜烂病灶累及较大血管时,出血风险更高,病情更为危急。
对于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性糜烂胃炎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比如,大量出血导致的贫血可能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因出血导致的机体缺氧而进一步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此时病情就较为复杂和严重。
2.内镜下表现
若内镜下发现糜烂病灶范围广泛,累及胃的多个部位,并且伴有明显的血管显露、活动性出血等情况,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胃黏膜的修复难度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需要更加积极和严密的治疗监测。
急性糜烂胃炎的相关应对措施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患者需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粗糙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馒头等。对于存在出血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短期禁食,然后逐渐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
去除诱因:如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引起的急性糜烂胃炎,应尽量停用相关药物;对于因大量饮酒引起的,需严格戒酒。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避免相应诱因。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更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药物对胃黏膜的影响;有不良饮酒习惯的人群则要严格控制饮酒量,甚至戒酒。
2.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糜烂处的刺激,促进黏膜修复。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也可应用,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轻胃酸等对糜烂黏膜的损伤。对于有出血情况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止血药物等进行对症处理。但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避免不恰当用药带来的风险。
3.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急性糜烂胃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谨慎。儿童的胃黏膜较为娇嫩,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同时,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黏膜有较强刺激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例如,因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儿童急性糜烂胃炎,要积极治疗原发感染,同时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补液等,以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病情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糜烂胃炎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以及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和病情的影响。用药时要更加谨慎,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因为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急性糜烂胃炎可能会影响其进食,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胃黏膜修复和身体康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糜烂胃炎需权衡治疗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治疗时,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和治疗方式。首先考虑通过调整饮食等一般治疗方法,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