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肠道及阴道准备)、麻醉选择、手术步骤(体位摆放、消毒铺巾、切口选择、探查盆腔、处理子宫相关韧带、切断阴道、关闭切口)及术后处理(一般护理、切口观察、管道护理、饮食护理、活动指导),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生育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术前积极调整,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2.肠道准备:一般在术前1-2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通常包括口服肠道清洁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以清除肠道内容物,减少术中污染及术后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3.阴道准备:术前需进行阴道消毒,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擦洗,以降低术后阴道感染的风险。
二、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的有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等)和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适用于大多数情况,能满足手术需求且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全身麻醉则适用于合并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如穿刺部位感染、严重脊柱畸形等)或患者对椎管内麻醉不耐受的情况。
三、手术步骤
1.体位摆放: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即仰卧位,双腿分开置于腿架上,便于手术操作及暴露盆腔部位。
2.消毒铺巾:常规消毒腹部皮肤及会阴部,范围要足够,然后铺无菌巾单,建立无菌操作区域。
3.腹部切口选择:
经腹正中切口:一般取耻骨联合上2-3cm至脐下的纵行切口,长约10-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直肌前鞘,分开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进入腹腔。这种切口暴露充分,适用于大多数全子宫切除手术。
横切口: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下腹部横切口,如耻骨联合上方两横指处的横切口,其美容效果相对较好,但对于腹腔内情况的暴露可能相对经腹正中切口稍受限。
4.探查盆腔:进入腹腔后,首先探查盆腔脏器,了解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包括子宫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
5.处理子宫圆韧带:用卵圆钳夹住子宫圆韧带的外1/3处,将子宫轻轻向前提拉,在靠近骨盆漏斗韧带处用血管钳钳夹、切断圆韧带,用7号丝线缝扎断端。
6.处理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若需切除附件):如果需要同时切除附件,对于输卵管及卵巢固有韧带,用血管钳依次钳夹、切断,用丝线缝扎断端。若保留附件,则需妥善保护。
7.处理骨盆漏斗韧带(若需切除附件):如果切除附件,需处理骨盆漏斗韧带,用血管钳钳夹骨盆漏斗韧带,切断后用7号丝线双重缝扎。
8.处理子宫动静脉:用子宫拉钩将子宫向前下方牵拉,暴露子宫动静脉,用血管钳钳夹子宫动静脉,在靠近子宫处切断,用7号丝线缝扎。
9.处理主韧带:将子宫向对侧牵拉,暴露主韧带,用血管钳钳夹主韧带,切断后用7号丝线缝扎。一般需要钳夹、切断、缝扎两侧的主韧带。
10.处理宫骶韧带:同样将子宫向对侧牵拉,钳夹、切断、缝扎宫骶韧带。
11.切断阴道:在阴道穹隆处用阴道拉钩暴露,用宫颈钳夹住宫颈前唇,向前提拉,用手术刀或电刀在阴道穹隆处环形切断阴道,取出子宫标本。
12.关闭盆腔及腹部切口:取出子宫后,检查盆腔创面有无出血,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然后依次缝合盆底组织、腹膜,关闭腹腔,最后缝合腹部切口的皮下组织及皮肤。
四、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待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情况调整体位。
2.切口观察:观察腹部及阴道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3.管道护理: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做好尿道口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一般术后2-3天可考虑拔除尿管。
4.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小时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及正常饮食,注意加强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5.活动指导: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2-3天可在床边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术后要特别注意加强心肺功能监测,预防肺部感染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于肥胖患者,手术操作可能相对困难,要注意术中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加强切口护理,预防切口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要严格控制血糖,促进切口愈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