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症状多样,依累及范围和起始部位分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等类型。部分性发作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有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性发作等表现,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意识障碍伴精神症状和自动症;全面性发作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较常见,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肌阵挛、阵挛性、强直性、失张力发作各有特点,不同类型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表现及影响。
一、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多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等部位,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可扩展为Jackson发作,即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如从手指逐渐扩展到同侧手臂、肩部等,有时可伴有发作后短暂的肢体瘫痪(Todd麻痹),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现此类发作,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发作时可能更易受影响,且运动性发作的具体表现会因个体大脑皮质功能区分布差异而略有不同。
感觉性发作:躯体感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肢体的麻木感、针刺感等;视觉性发作可出现闪光、暗影等视觉症状;听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耳鸣等;嗅觉性发作可出现特殊气味;味觉性发作可出现酸、甜等异常味觉,这些感觉症状多为局部性,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儿童在感知觉发育阶段,感觉性发作可能对其感知觉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自主神经性发作:可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瞳孔散大、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出现此类发作,儿童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发作时自主神经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或表现不太典型,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精神性发作:较为少见,可表现为记忆障碍(如似曾相识、旧事如新感)、情感异常(如恐惧、愤怒等)、认知障碍(如思维困难、言语障碍)等,成人相对更易出现精神性发作相关的复杂表现,儿童由于认知和情感发育阶段,精神性发作可能对其心理和认知发展产生潜在影响,需要专业评估。
2.复杂部分性发作
通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精神症状和自动症,如患者可能出现愣神、动作停止,然后出现无目的的动作,如反复咂嘴、咀嚼、舔舌、搓手、解衣扣、游走、奔跑等,这些自动症是由于大脑颞叶等部位异常放电导致,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生,儿童在发作时可能因自动症出现危险行为,需要加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
二、全面性发作
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发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先出现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表现为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0-20秒后转为阵挛期,即全身肌肉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可伴有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发作持续1-3分钟,随后患者进入昏睡期,醒来后可能有头痛、乏力、对发作过程无记忆等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阶段,发作时对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需关注长期预后,成人在发作时可能面临意外伤害风险,如跌倒、受伤等。
2.失神发作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断,两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眼睑眨动、头部轻微下垂等,一般持续5-10秒,发作后立即清醒,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儿童失神发作可能影响学习和注意力,需要早期识别和干预,成人也可能出现失神发作,但相对儿童较少见。
3.肌阵挛发作
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累及全身肌肉,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某一组肌肉,可单个出现,也可成串发作,儿童较为常见,尤其是在醒后或入睡时,儿童肌阵挛发作可能影响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需要注意观察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成人肌阵挛发作也可能发生,原因可能与脑部病变等有关。
4.阵挛性发作
仅表现为全身肌肉节律性阵挛性抽搐,多见于儿童,发作时意识多丧失,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相比,强直期不明显,主要以阵挛期表现为主,儿童由于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发育特点,阵挛性发作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年龄特点进行评估和处理。
5.强直性发作
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烈的强直性收缩,使患者肢体固定于某种紧张的姿势,如头后仰、眼上翻、上肢伸直或屈曲、呼吸暂停等,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儿童相对较多见,强直性发作可能影响儿童的身体姿势和呼吸功能,需要关注发作时的安全防护,避免受伤。
6.失张力发作
表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丧失,导致患者不能维持原有的姿势,出现跌倒、低头、屈膝等表现,可瞬间发生,也可持续数秒,儿童由于平衡功能和肌张力发育特点,失张力发作时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情况,需要加强护理措施,确保儿童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