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致短暂临床症状体征具突发短暂重复刻板特点可由多种急性因素引起靠病史等初步判断急性诱因引起的要去除诱因单次无明确诱因的视情况决定是否抗癫痫;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多因素参与诊断需全面评估依发作特点等结合病史脑电图等检查治疗需长期根据类型选合适抗癫痫药监测调整药物难治性可考虑手术还要关注患者生活质量避免诱发因素。
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表现为短暂性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具有突发、短暂、重复和刻板的特点。例如单纯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其本质是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事件,单次发生的痫性发作可能由多种因素诱发,如发热、饮酒、疲劳等。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它具有反复性和规律性,通常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癫痫的发生往往与脑部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神经系统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如儿童颞叶癫痫可能与颞叶的发育异常有关,患者会反复出现痫性发作。
发作表现特点
痫性发作:发作形式多样,不同类型的痫性发作表现不同。全面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表现,如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先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强直期),随后出现全身反复短促的猛烈屈曲性抽动(阵挛期),发作后患者可能有嗜睡等表现;部分性发作又可分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意识障碍,可表现为运动性发作(如局部肢体的抽动)、感觉性发作(如肢体的麻木感等),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自动症等。
癫痫:除了具有痫性发作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反复性,即会多次出现痫性发作,并且发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能在特定的诱因下反复出现。例如一些癫痫患者会在每月的特定时间、特定睡眠周期等情况下反复出现痫性发作。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痫性发作:可由多种急性因素引起,如急性脑损伤(颅脑外伤、脑卒中急性期等)、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等)、药物或毒物的影响(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单次的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多是由于局部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神经元的膜电位不稳定,引发异常放电。
癫痫:病因更为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如某些遗传性癫痫综合征,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脑部结构异常(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等。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如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网络异常等,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过程,脑部存在易致痫的病理基础,使得癫痫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诊断与评估
痫性发作: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目击者的描述来进行初步判断。医生会详细询问发作时的具体表现,如发作的起始部位、有无意识障碍等。同时,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检查,在发作时可能记录到异常放电,但单次痫性发作时脑电图不一定能捕捉到异常放电,因为异常放电具有间歇性特点。
癫痫:诊断时除了依据痫性发作的特点外,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家族史、既往疾病史等。脑电图检查对于癫痫的诊断至关重要,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往往会有特征性的异常放电表现,如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可能记录到棘波、尖波等痫样放电。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明确脑部是否存在结构异常,以进一步明确癫痫的病因。对于儿童癫痫患者,还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对癫痫发作及诊断的影响,儿童的脑部处于发育阶段,癫痫对其认知、运动等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治疗与管理
痫性发作:如果是由急性诱因引起的痫性发作,首先要去除诱因,如纠正低血糖、治疗颅脑外伤等。对于单次无明确诱因的痫性发作,是否需要抗癫痫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首次发作且无其他高危因素时,可能会密切观察,而如果有复发风险等情况可能需要开始抗癫痫治疗。
癫痫: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首先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如局灶性癫痫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全面性癫痫可选用丙戊酸钠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对于一些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还可能考虑手术治疗等方法。对于癫痫患者,特别是儿童癫痫患者,需要关注其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