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喉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喉部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善、喉部相对狭窄更需关注,成人可能因职业接触发病,过敏原分吸入、食入、接触性,发病机制是过敏原致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再引发炎性介质释放致喉部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有喉部症状和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需脱离过敏原、严重时急救及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预防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加强锻炼等。
过敏性喉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喉部发生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可以通过吸入、食入、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喉部黏膜的过敏反应。
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对多种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例如,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接触花粉的机会较多,室内尘螨也是儿童常见的过敏原来源之一。儿童的喉部相对狭窄,发生过敏性喉炎时,喉部水肿等症状可能更快地导致气道梗阻,需要特别关注。
成人:成人可能由于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过敏原而发病,如在化工行业工作的人员可能接触到化学性过敏原。成人的喉部结构相对儿童更具耐受性,但一旦发病,也需要及时处理。
过敏原种类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如春季的柳树、杨树花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等。花粉在特定季节会大量飘散在空气中,过敏体质者吸入后易引发过敏性喉炎。尘螨微小,主要存在于家居环境的灰尘、被褥、枕头等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机会多。
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过敏较为常见,而成人可能对某些海鲜类食物过敏。当食入这些过敏原后,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发喉部的过敏反应。
接触性过敏原:某些化妆品、染发剂、橡胶制品等可能成为接触性过敏原。皮肤接触这些过敏原后,也可能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累及喉部,导致过敏性喉炎。
发病机制
当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的“非己”物质,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与喉部黏膜下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喉部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喉部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过敏性喉炎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
喉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严重时喉部水肿会导致吸气性呼吸困难,患儿可能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成人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喘鸣等症状。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皮疹、打喷嚏、流涕等其他过敏相关症状。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情况,而成人则可能更明确地表述身体的不适。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既往是否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近期接触过哪些可疑过敏原,症状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的时间关系等。例如,患者在接触花粉后出现喉部症状,那么花粉过敏的可能性较大。
体格检查:检查喉部情况,可见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声带可能出现肿胀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帮助明确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患者血清中对尘螨、花粉等的特异性IgE水平,如果结果呈阳性,提示患者对相应过敏原过敏。另外,皮肤点刺试验也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
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立即脱离过敏原环境。如果出现喉部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吸氧、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缓解喉部水肿。药物治疗方面,常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来减轻喉部炎症和水肿。抗组胺药物可以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减轻过敏症状;糖皮质激素则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喉部水肿。
预防:对于过敏体质者,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清洗被褥,使用防螨用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对于接触性过敏原,要避免接触相关的物质,如使用特定的无过敏原化妆品等。同时,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有助于减少过敏性喉炎的发生风险。儿童的预防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如选择合适的儿童用品,注意儿童的饮食和生活环境等;成人则要关注自己的职业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过敏原接触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