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的引发因素众多,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不同途径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衡(长期洗液冲洗、不良生活方式等破坏微生态)、性生活相关因素(不洁性生活、性伴侣过多)、宫腔操作及妇科手术(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等易致感染)、其他因素(雌激素水平变化、全身性疾病影响等)。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
如大肠杆菌,可通过阴道逆行感染至子宫、输卵管等部位。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距离较近,不注意会阴清洁时,大肠杆菌容易从尿道侵入,进而引发泌尿系统及妇科相关炎症。例如,不勤换内裤、经期卫生不良等情况,会增加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
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妇科细菌病原体,多存在于皮肤表面,当皮肤黏膜有破损时,葡萄球菌可侵入阴道引发炎症,如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就可能导致葡萄球菌感染波及盆腔,引起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二)真菌感染
1.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女性阴道内,但当阴道内环境改变时会大量繁殖致病。比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使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增高,也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增加感染妇科炎症的几率。
(三)病毒感染
1.人乳头瘤病毒(HPV)
HPV感染与宫颈癌等妇科疾病密切相关。性行为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等情况会增加HPV感染风险。HPV持续感染可能引起宫颈上皮内病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这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其发生与HPV感染的类型及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也可引起妇科相关炎症,如生殖器疱疹,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导致外阴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病变,伴有疼痛等不适症状。
二、阴道微生态失衡
(一)正常阴道微生态
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主要以乳杆菌为主,乳杆菌可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保持酸性环境(pH值约3.8-4.4),这种酸性环境有助于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
(二)失衡原因及影响
长期使用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和微生态平衡,导致乳杆菌数量减少,其他病原体趁机繁殖,引发妇科炎症。例如频繁用碱性较强的洗液冲洗,会改变阴道pH值,使阴道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等妇科炎症。另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进而影响阴道微生态,增加妇科炎症发生的可能性。
三、性生活相关因素
(一)不洁性生活
性生活时不注意卫生,如男方外生殖器不清洁就进行性生活,容易将病原体带入女方阴道,引发妇科炎症。例如男方患有尿道炎等疾病时,性生活过程中病原体可传播至女方,引起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
(二)性伴侣过多
性伴侣过多会增加感染多种病原体的风险,因为不同性伴侣可能携带不同的病原体,从而使女方接触到多种致病微生物,提高了妇科炎症的发生几率。比如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HPV、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单一性伴侣的女性。
四、宫腔操作及妇科手术
(一)人工流产手术
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宫颈口扩张,子宫内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此时阴道内的病原体容易上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例如术后过早同房、不勤换卫生巾等,都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宫腔,引起炎症。
(二)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的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者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发生感染。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将病原体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等炎症。而且术后短时间内,子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细菌更容易侵入,所以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卫生,预防感染。
五、其他因素
(一)雌激素水平变化
青春期前及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较低,阴道黏膜较薄,局部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引发妇科炎症。青春期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阴道微生态逐渐建立,但初始阶段也可能因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局部环境改变而出现炎症。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pH值升高,乳酸杆菌减少,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二)全身性疾病影响
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机体抵抗力极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妇科的病原体感染,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难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如前面所述容易合并白色念珠菌等感染引发妇科炎症,而且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妇科炎症,愈合相对较慢,容易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