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指指甲处肌腱断裂需及时就医诊断,明确断裂情况,急性期制动休息、冷敷,治疗方案分保守和手术,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儿童要关注固定和康复配合,老年人要控基础病、温和锻炼及关注心理。
初步评估:受伤后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首先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小手指的活动情况、有无肿胀、压痛等表现,同时可能会结合受伤机制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肌腱断裂。还可能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超声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肌腱的连续性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肌腱断裂的诊断;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会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精准地评估肌腱断裂的程度等。不同年龄人群受伤后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耐痛程度和表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更细致观察其手指的活动等情况来辅助诊断。
明确断裂情况:医生会确定肌腱断裂是完全断裂还是部分断裂等具体情况,这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急性期处理
制动休息:受伤后要立即让小手指制动,避免继续活动加重肌腱损伤。可以使用木板等简单固定物将小手指固定,固定时要注意位置合适,保证小手指处于相对功能位,以减少肌腱进一步损伤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制动的方式和固定的牢固程度可能需要调整,儿童由于活泼好动,可能需要更可靠且舒适的固定方式,同时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等情况。
冷敷:在受伤后的72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等皮肤较为娇嫩的人群,冷敷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治疗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如果是部分肌腱断裂等情况,可能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继续制动,固定小手指于合适位置,一般固定时间可能需要3-4周左右,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手指屈伸等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量。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进度可能不同,儿童的康复需要家长更多的配合和监督,引导儿童逐步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
手术治疗:对于完全性肌腱断裂等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断裂的肌腱,恢复其连续性和功能。一般会在受伤后的1-3周内进行手术,具体时间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等决定。手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和康复治疗,固定时间一般也是3-4周左右,之后开始漫长的康复锻炼过程,康复锻炼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要逐步恢复小手指的力量、灵活性等功能。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的难度和进度有差异,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肌腱愈合。
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术后或固定初期):在固定的早期阶段,主要进行手指的静力性收缩锻炼,即尽量用力收缩手指的肌肉,但不产生关节的活动。比如小手指的伸肌和屈肌的静力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以进行多次。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引导进行这种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中期康复(固定拆除后):当固定拆除后,开始进行小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锻炼。从较小的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幅度。例如先缓慢地屈伸小手指,每次活动尽量达到最大范围但不引起明显疼痛,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活动时间逐渐延长。同时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辅助锻炼,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小范围的手指屈伸阻力锻炼,但阻力要适中。不同年龄患者在这个阶段的锻炼强度和进度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掌握锻炼的节奏和幅度。
后期康复(后期阶段):随着恢复的进展,逐步增加锻炼的强度和复杂性。可以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锻炼,如用小手指捡起小珠子等,以提高小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加强力量锻炼,比如进行捏握力器等训练,增强小手指的力量。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能更好地配合较复杂的康复锻炼,而儿童则需要更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其进行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比如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参与康复锻炼。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小手指肌腱断裂后,家长要格外关注其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在固定时要选择合适且舒适的固定装置,避免影响儿童手指的正常发育。康复锻炼时要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不能强迫,要通过鼓励等方式让儿童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同时要定期带儿童复诊,监测恢复情况,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肌腱的愈合。在康复锻炼时要更加缓慢、温和,避免因锻炼过度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提高康复的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