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鼻炎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多数可控制但易复发,不同年龄治疗有注意事项,合并其他疾病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有特殊应对方式,经规范合理治疗多数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需根据不同年龄及特殊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儿童慢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环境控制:对于因过敏因素导致的慢性鼻炎儿童,需留意室内环境。如定期清洁家居,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可抑制尘螨生长。对于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段。
2.饮食调整:若明确某些食物过敏引发鼻炎,需避免食用相关食物。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可能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二)鼻腔冲洗
1.方法及作用: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通过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儿童可采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家长协助操作。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
(三)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儿童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但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存在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循医嘱。
2.抗组胺药物:对于过敏引起的慢性鼻炎,可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等,能有效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四)免疫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明确过敏原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过敏性慢性鼻炎,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但该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一般疗程较长,需患儿和家长有较好的依从性。
二、儿童慢性鼻炎能否治好
儿童慢性鼻炎经过规范、合理的治疗,多数是可以得到控制,达到临床治愈效果的。但慢性鼻炎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复发,如再次接触过敏原、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能明确病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配合规范治疗,儿童慢性鼻炎是能够较好地得到控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例如,对于过敏因素导致的慢性鼻炎,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规范治疗后,患儿的鼻炎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长时间不复发。但如果不能有效避免诱因,病情可能会反复。
三、不同年龄儿童慢性鼻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期(0-3岁)
1.婴幼儿慢性鼻炎在治疗时更倾向于非药物干预,如鼻腔冲洗可选择儿童专用的生理性海水喷雾器,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伤婴幼儿娇嫩的鼻腔黏膜。对于药物治疗,需格外谨慎,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生根据患儿体重等情况制定的极小剂量,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学龄前期(3-6岁)
2.此阶段儿童可以配合简单的鼻腔冲洗操作,但仍需家长在旁协助监督。在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时,要准确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服用,因为该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但仍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儿童的日常活动和学习。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在幼儿园等场所,老师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儿童周围的环境因素,防止鼻炎复发。
学龄期(6岁以上)
3.学龄期儿童可以逐渐参与到自身鼻炎的管理中,如学习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并自觉执行。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注意药物的依从性,督促儿童按时按量用药。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患有慢性鼻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交活动,导致儿童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关心和疏导。
四、儿童慢性鼻炎治疗中的特殊情况及应对
合并其他疾病如果儿童慢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
1.当儿童慢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时,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如果腺样体肥大导致鼻塞等症状严重影响呼吸和睡眠,可能需要在治疗鼻炎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但手术前要积极控制鼻炎症状,如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等使鼻腔炎症减轻,降低手术风险。术后仍需继续治疗鼻炎以防复发,因为鼻炎可能是导致腺样体再次增生的因素之一。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慢性鼻炎
2.对于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慢性鼻炎儿童,要注重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食物等。同时,鼓励儿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再次受凉感冒。在鼻炎发作时,按照慢性鼻炎治疗方案积极控制症状,减少鼻炎对儿童身体机能的进一步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