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胃炎由病毒、细菌感染及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引起,有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家庭护理需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严重腹泻、呕吐、脱水、发热不退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特殊关注,要密切观察病情,合理护理,严重时及时就医助康复。
一、儿童肠胃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儿童肠胃炎是指儿童的胃肠道发生炎症,主要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以及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可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肠胃炎常见的病原体,多在秋冬季节流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导致患儿频繁腹泻、呕吐,严重时会引起脱水等并发症。
2.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可能与儿童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有关,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引发肠道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儿童食用过多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肠胃炎。例如长期饮用冰镇饮料,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肠胃不适。
2.腹部受凉:儿童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在外,或天气变凉时未及时增添衣物,腹部受凉后胃肠道蠕动加快,容易出现腹泻等肠胃炎症状。
二、儿童肠胃炎的症状表现
1.腹泻:是儿童肠胃炎常见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或黏液便等。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多为蛋花汤样。
2.呕吐:患儿可能频繁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呈喷射状呕吐。
3.腹痛: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用手揉肚子等症状,腹痛程度因人而异。
4.其他症状:病情较重时,患儿可能出现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若出现脱水,可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
三、儿童肠胃炎的家庭护理与应对措施
(一)饮食调整
1.急性期饮食:在肠胃炎急性期,应适当减少患儿的进食量,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汤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冰淇淋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将奶量适当减少,或更换为腹泻专用奶粉。
2.恢复期饮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从半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饮食。可以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泥、水果泥、鸡蛋羹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添加过多。
(二)补充水分
由于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患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可以给患儿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调配后少量多次饮用。如果患儿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尿量极少、精神差等,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三)腹部保暖
可以给患儿腹部佩戴肚兜或使用温热的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患儿皮肤,以起到温暖胃肠道、缓解腹痛的作用。
四、医疗干预情况
(一)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1.腹泻严重:如果儿童频繁腹泻,每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以上,或大便呈水样便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严重脱水,应立即就医。
2.呕吐剧烈:频繁喷射状呕吐,无法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或呕吐物中含有胆汁等异常物质时,需及时就医。
3.出现脱水症状:除了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外,还出现精神极度萎靡、眼眶明显凹陷、皮肤弹性差等严重脱水表现时,应尽快就医。
4.发热持续不退:儿童体温持续高于38.5℃以上,或发热时间超过3天,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医生的治疗措施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胃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会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腹泻,可能会使用一些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对于呕吐,可能会使用止吐药物;同时会继续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以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五、特殊人群(儿童)的注意事项
(一)年龄较小的婴儿
婴儿患肠胃炎时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体温等情况。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饮食调整和补液,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任何不当的处理都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一定要谨慎对待。
(二)有基础疾病的儿童
如果儿童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患肠胃炎后病情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这类儿童在治疗肠胃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基础疾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总之,儿童肠胃炎需要家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合理的家庭护理措施,对于出现严重症状或病情无改善的情况要及时就医,以确保儿童能够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