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反复发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非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白血病)引起。感染性疾病多因病原体感染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等,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各异。诊断需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则根据疾病类型,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支持,非感染性疾病川崎病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白血病用化疗等,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诊断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感染性疾病
(一)急性扁桃体炎
1.病因与机制: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原体侵入扁桃体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喉咙痛,同时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出现反复发烧症状。儿童由于扁桃体淋巴组织丰富,更易患此疾病,而生活中过度劳累、受凉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
2.症状表现:喉咙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可反复发烧。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二)急性咽炎
1.病因与机制: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或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病因,环境干燥、粉尘多、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受病毒感染引发急性咽炎出现喉咙痛反复发烧情况。
2.症状表现:咽部干燥、灼热,随后出现喉咙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同时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也可出现反复发烧,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病因与机制:由EB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唾液传播,青少年及儿童易感染,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喉咙痛、反复发烧,还可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2.症状表现:喉咙痛较为明显,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体温可波动,同时可见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伴有肝区不适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疾病
(一)川崎病
1.病因与机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血管炎,出现喉咙痛、反复发烧,还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手足硬性水肿等表现。
2.症状表现:持续发热5天以上,体温常超过39℃,呈反复高热,同时有喉咙充血、疼痛,眼结合膜非化脓性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手足早期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等。
(二)白血病
1.病因与机制: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白血病患者由于正常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喉咙痛、反复发烧,还可伴有贫血、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
2.症状表现:除喉咙痛、反复发烧外,还可有面色苍白、乏力、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贫血、出血表现,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三、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喉咙局部情况,观察咽部黏膜、扁桃体有无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同时检查全身淋巴结、肝脾等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方向。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计数及比例,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升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2.病原学检查:如咽拭子培养可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具体的病原菌,血清学检查可协助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对于白血病等还需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
(一)感染性疾病治疗
1.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需注意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
2.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急性咽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热时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儿童需谨慎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及药物),喉咙痛可使用局部含片等缓解症状。
(二)非感染性疾病治疗
1.川崎病:主要治疗药物为丙种球蛋白,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需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进行规范治疗,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
2.白血病:根据白血病的类型等采取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发热喉咙痛等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如血常规检查要准确判断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形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发生喉咙痛反复发烧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诊断时要全面排查,治疗时要兼顾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