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持续状态(SE)是一种急性危重症,指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未完全恢复,其核心特征包括持续性癫痫活动、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及需立即干预的临床急症。SE可分为全面性和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病因复杂,包括急性脑损伤、代谢紊乱、药物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不同年龄段病因有差异。其病理生理机制为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平衡失调,长期SE可引发神经元损伤及认知功能下降。临床表现包括抽搐、意识障碍及伴随症状,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治疗目标为迅速终止发作、改善脑代谢及预防并发症,措施包括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麻醉药物应用、病因治疗及支持治疗,药物选择需个体化。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用药安全。预后与发作持续时间、病因及治疗及时性相关,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预防措施包括规范抗癫痫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及家庭急救培训。S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均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一、什么是癫痫的持续状态
癫痫的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指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未完全恢复的一种急性危重症。该定义基于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5年修订标准,强调发作的持续性和意识状态的改变。其核心特征包括:
1.持续性癫痫活动:单次发作超过30分钟,或多次发作且意识未恢复;
2.神经元过度同步放电:脑电图显示持续性癫痫样放电;
3.临床急症:需立即干预以避免脑损伤、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癫痫持续状态的分类与病因
根据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如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和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如复杂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其病因复杂,常见诱因包括:
1.急性脑损伤:如脑卒中、脑外伤、颅内感染;
2.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钠血症、肝性脑病;
3.药物因素:抗癫痫药物撤药、药物中毒或相互作用;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离子通道基因突变。
不同年龄段患者病因存在差异,例如儿童多见于热性惊厥相关SE,老年人则以脑血管病相关SE为主。
三、癫痫持续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
癫痫持续状态的核心机制为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平衡失调,具体表现为:
1.谷氨酸能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神经元去极化,引发持续性癫痫放电;
2.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抑制功能减弱:GABA受体敏感性下降或转运障碍;
3.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激活、细胞因子释放,加重神经元损伤;
4.血脑屏障破坏: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
长期SE可引发神经元凋亡、突触重塑异常,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及难治性癫痫风险增加。
四、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可伴随:
1.自主神经症状:如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2.代谢异常:如乳酸升高、酸中毒;
3.脑水肿表现: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脑电图:显示持续性癫痫样放电;
2.头颅CT/MRI:排查结构性病变;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毒物筛查。
五、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目标为迅速终止癫痫发作、改善脑代谢、预防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1.静脉注射抗癫痫药物:如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2.麻醉药物应用:如丙泊酚、硫喷妥钠,用于难治性SE;
3.病因治疗:如纠正代谢紊乱、抗感染、手术减压;
4.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循环稳定、控制体温、预防感染。
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年龄、病因、发作类型个体化制定,例如儿童优先选择咪达唑仑,老年人需注意药物代谢及肝肾功能。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需警惕热性惊厥相关SE,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呼吸的药物(如巴比妥类);
2.孕妇:终止发作药物需兼顾胎儿安全性,首选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
3.老年人:注意药物代谢减慢及多药合用风险,避免使用肝酶诱导剂;
4.肝肾功能不全者: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不经肝肾代谢的药物(如拉考沙胺)。
七、癫痫持续状态的预后与预防
预后与发作持续时间、病因、治疗及时性相关。早期(发作后5分钟内)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脑损伤风险。预防措施包括:
1.规范抗癫痫药物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2.生活方式调整: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如酒精、睡眠剥夺);
3.定期随访:监测血药浓度、脑电图及影像学变化;
4.家庭急救培训:家属需掌握发作时急救方法(如侧卧位、防止舌咬伤)。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神经科急症,其诊断、治疗及预防均需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