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原因包括创伤因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运动损伤和骨质疏松因素如年龄、女性绝经后、疾病及药物影响;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支具外固定,手术适用于严重骨折等情况,方法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治疗方法并关注病情变化及特殊人群个体化治疗。
一、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原因
(一)创伤因素
1.交通事故: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在惯性作用下会猛烈撞击车内物体或被甩出车外,脊柱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尤其是在没有系好安全带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更高。例如,车辆以较高速度发生追尾事故,车内人员的胸腰椎部位可能因瞬间的减速和挤压而受损。
2.高处坠落:从较高的地方坠落,如建筑工地的高处、楼梯间等,身体垂直下落时,足部或臀部首先着地,力量上传至胸腰椎,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坠落高度越高,对脊柱的冲击力越大,骨折的严重程度往往也越重。
3.重物砸伤:当重物意外砸落在胸腰椎部位时,直接的外力作用会使椎体受到压缩,从而引发压缩性骨折。这种情况在一些工业事故或重物意外掉落的场景中较为常见。
4.运动损伤:在剧烈运动中,如体操、跳水、篮球等运动项目中,由于动作失误、对抗激烈等原因,可能导致胸腰椎受到过度的扭曲、压缩等力而发生骨折。例如,体操运动员在做高难度翻腾动作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就可能使胸腰椎承受过大的压力,引发压缩性骨折。
(二)骨质疏松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骨代谢出现失衡,骨量逐渐丢失,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老年人的骨密度降低,椎体承受外力的能力减弱,即使是轻微的外力,如日常的弯腰、咳嗽、排便用力等,也可能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这也是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见原因。
2.女性绝经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会加速骨量的丢失,使骨质疏松的进程明显加快,从而增加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后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3.疾病及药物影响:一些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减少。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也会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进而引发骨质疏松,增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可能性。
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轻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而定,通常需要6-8周。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脊柱扭曲。同时,需要加强护理,预防卧床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等。
2.腰背肌锻炼:在骨折恢复的中后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动作。通过锻炼腰背肌,可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时机,避免过早或过度锻炼导致骨折部位移位等不良后果。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
3.支具外固定:可以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的佩戴时间一般为3-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佩戴支具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以及支具的固定效果。特殊人群如儿童等在使用支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并密切关注皮肤受压情况,防止出现压疮等问题。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较为严重,如椎体压缩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不稳定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导致脊柱的序列发生明显改变,影响了脊髓或神经功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手术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手术方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通过向骨折的椎体内置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稳定脊柱的目的。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低,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PVP的基础上,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的高度,然后再注入骨水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椎体高度,还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一些骨折程度相对较重的患者较为适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同时,对于特殊人群要给予更加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