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脑瘫有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包括运动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和减低)、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和出现病理反射)等症状,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注意易消化性(吞咽困难者食物打成泥糊状、消化弱少食多餐)、根据特殊情况调整(智力落后个性化调整、便秘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
一、宝宝脑瘫的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宝宝在相应月龄会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运动发育里程碑,脑瘫宝宝往往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例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主动伸手抓物等。这是因为脑瘫宝宝的大脑运动中枢受损,导致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能力出现障碍。
姿势异常:常见的有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时表现为肢体僵硬,角弓反张(头后仰、背过伸);肌张力减低时表现为肢体松软无力。还可能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在6个月后仍不消失,以及出现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异常姿势反射,使宝宝的肢体姿势异常,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四肢呈不对称姿势等。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可表现为肌肉僵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比如给宝宝活动上肢时,感觉像在弯曲一根木棍,阻力较大。这是由于大脑对肌肉的调节功能紊乱,导致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肌张力减低:宝宝肢体松软,活动时感觉没有力量,像棉花一样。例如,宝宝仰卧位时,四肢容易下垂,不能自主保持一定的姿势。这是因为大脑对肌肉的控制减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以维持正常的肌张力。
3.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除了前面提到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在6个月后仍不消失外,还有觅食反射等原始反射也可能延迟消失。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反射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被自主运动所替代,如果延迟消失,说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出现病理反射:如2岁以后还可引出巴宾斯基征阳性等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2岁以后巴宾斯基征应呈阴性,当大脑受损时,会出现病理反射,这是因为大脑对脊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脊髓的原始反射释放出来。
二、宝宝脑瘫的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营养均衡
蛋白质:蛋白质是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虾肉等。例如,鸡蛋富含多种氨基酸,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宝宝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每天应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一般1-3岁的宝宝每天蛋白质摄入量约为35-40克。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宝宝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以选择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等,以及薯类食物,如土豆、红薯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能为宝宝提供充足的能量。但要注意选择精细程度适中的谷类,避免过度精细加工导致营养流失。
脂肪:脂肪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也很重要。可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但要注意避免宝宝误吸,一般1岁以内不建议给宝宝吃整颗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酸中的DHA对宝宝的大脑和视力发育有益。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左右。
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例如,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有助于宝宝视力发育;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等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富含钙的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宝宝骨骼发育。蔬菜每天的摄入量应在150-200克左右,水果每天约100-150克。
2.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
对于吞咽困难的宝宝:由于脑瘫宝宝可能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所以食物应选择易于吞咽和消化的质地。可以将食物打成泥状、糊状,如将蔬菜、水果打成泥,将米饭煮成软烂的粥等。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等情况,保证营养的摄入。例如,对于6个月-1岁的吞咽困难宝宝,可以将苹果蒸熟后打成泥给宝宝食用。
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宝宝: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宝宝每次进食量适中,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例如,每天可以分5-6餐给宝宝喂食,每餐的量不宜过多。
3.根据宝宝的特殊情况调整饮食
对于有智力发育落后的宝宝:除了保证基本营养外,可能需要根据其具体的营养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智力发育的营养补充,如富含DHA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能盲目补充,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存在便秘的宝宝: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芹菜、西兰花等。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保证宝宝饮用足够的水,一般1-3岁的宝宝每天饮水量约为1000-1400毫升,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