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分别有不同症状。治疗西药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布地奈德;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巯嘌呤,不同药物有各自作用机制、适用情况及儿童使用需注意的不良反应等。
一、结肠炎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结肠炎的常见症状
1.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是常见症状,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介质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刺激肠道分泌增加,同时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黏液和血液混入粪便中。
腹痛:多为轻至中度左下腹或下腹隐痛,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部分患者可涉及全腹。疼痛机制与肠道痉挛、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对于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肠道炎症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供应不足会明显影响身高、体重等的增长。
2.克罗恩病
腹泻:次数不一,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这是因为克罗恩病的病变主要累及肠道全层,病变部位的肠道功能紊乱,但黏膜破坏相对较轻。不过,在疾病活动期也可能出现黏液便。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痉挛性痛等。腹痛与肠道的炎症、痉挛、狭窄等有关。当肠道发生狭窄时,可出现肠梗阻相关的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等。
全身症状:常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儿童克罗恩病患者除生长发育受影响外,还可能出现青春期延迟等情况,因为疾病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和慢性炎症消耗,影响了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相关的激素调节。此外,还可能出现腹部包块(由于肠道粘连、炎性包块等引起)、瘘管形成等特殊表现。
二、结肠炎的治疗西药
(一)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1.柳氮磺吡啶
作用机制: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可抑制肠道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合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适用于轻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也可用于克罗恩病的维持治疗。对于儿童患者,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谨慎使用,因为磺胺吡啶可能引起儿童血液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等,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影响需要密切监测。
2.美沙拉嗪
有多种剂型,如缓释片、灌肠剂等。美沙拉嗪直接在肠道局部发挥作用,减少了全身不良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轻至中度患者可使用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而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可使用美沙拉嗪灌肠剂。在儿童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剂量,例如儿童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使用灌肠剂时,要注意灌肠的操作方法,避免损伤儿童肠道黏膜,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腹痛加重、腹泻等情况。
(二)糖皮质激素
1.泼尼松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发挥作用。适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的急性发作期。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满月脸、水牛背等。对于儿童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因为糖皮质激素会影响儿童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等,所以在儿童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短疗程、小剂量使用,并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同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2.布地奈德
属于局部作用的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肠道局部,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回盲部克罗恩病。对于儿童克罗恩病患者,布地奈德可能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因为其全身不良反应较轻,但也需要注意长期使用的潜在影响,并且要根据儿童的病情调整剂量,在使用过程中监测儿童的生长等情况。
(三)免疫抑制剂
1.硫唑嘌呤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但硫唑嘌呤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儿童使用硫唑嘌呤时,要特别注意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儿童造血系统的影响,因为儿童的造血系统相对脆弱,用药过程中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常规,如每周或每两周监测一次,一旦发现白细胞、血小板等减少,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巯嘌呤
与硫唑嘌呤作用机制相似,可用于炎症性肠病的维持治疗。同样存在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需要谨慎评估,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权衡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且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