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损伤涉及定义与解剖基础,常见病因有外伤(锐器伤、钝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临床表现包括症状(疼痛、活动受限、肿胀)和体征(畸形、弹响或卡顿),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治疗分非手术(轻度损伤固定、物理治疗)和手术(严重损伤修复、术后固定与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早期注意未固定关节活动,后期加强力量和精细活动训练,不同年龄人群康复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手指肌腱是手部重要的结构,分为屈肌腱和伸肌腱等。屈肌腱负责使手指弯曲,伸肌腱则让手指伸展。肌腱损伤通常是指这些肌腱受到外力等因素作用而发生的结构破坏等情况。从解剖角度看,手指的肌腱有其特定的走行路径,周围有腱鞘等结构辅助其正常滑动。
二、常见病因
1.外伤因素
锐器伤:日常生活中被刀、玻璃等锐器切割,容易导致手指肌腱直接断裂。例如,工人在操作机械时不慎被金属碎片划伤手指,可能会造成屈肌腱或伸肌腱的损伤。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年轻劳动力由于工作中接触锐器风险相对较高,儿童则多因玩耍时接触危险物品导致。
钝性外伤:如手指受到重物砸压、剧烈的扭挫伤等。比如运动时手指被球类撞击,或者从高处坠落时手指着地,都可能引起肌腱的损伤,这种情况在运动员、从事体力劳动人群中较为常见。
2.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的手指活动,会使肌腱处于过度使用状态。例如,长期从事打字、弹奏乐器等工作的人群,手指肌腱反复摩擦,容易发生慢性损伤,出现肌腱的退变、磨损等情况,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出现肌腱功能障碍等问题,这类人群以长期从事精细手部工作的成年人为主。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指活动时疼痛加剧。急性损伤时疼痛较为剧烈,慢性劳损引起的损伤则多为隐痛、酸痛等。
活动受限:根据肌腱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手指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如果是屈肌腱损伤,手指弯曲会困难;伸肌腱损伤则手指伸展受限。例如,屈肌腱完全断裂时,手指可能无法正常弯曲到原来的角度,而伸肌腱完全断裂时,手指难以伸直。
肿胀:受伤局部可能出现肿胀,急性损伤后肿胀往往比较明显,慢性损伤引起的肿胀相对较轻,但也会有局部组织的肿胀表现。
2.体征表现
畸形:严重的肌腱损伤可能导致手指出现畸形。比如伸肌腱断裂时,可能出现手指下垂的畸形;屈肌腱断裂时,手指可能处于部分伸直的异常姿势。
弹响或卡顿:在手指活动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弹响或者有卡顿的感觉,这是由于肌腱损伤后滑动异常引起的。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受伤手指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手指的外观、活动范围等情况,通过特定的动作测试来初步判断肌腱是否损伤以及损伤的大致部位。例如,对于屈肌腱损伤的初步检查可能会让患者尝试弯曲手指,并感受肌腱的滑动情况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有断裂等情况,对于肌腱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尤其适合早期的初步筛查,能够观察到肌腱的连续性是否完整等。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更精准地显示肌腱的细微结构,对于判断肌腱损伤的程度、范围等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的肌腱损伤,如肌腱部分损伤等情况,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固定受伤手指,使肌腱得到休息,促进损伤的修复。固定方法可以使用夹板或者石膏等,固定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一般需要3-4周左右,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肌腱恢复情况。同时,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损伤修复。
2.手术治疗
当肌腱完全断裂等较为严重的损伤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断裂的肌腱,恢复其连续性和功能。手术方式包括肌腱缝合术等,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一般固定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4-6周,之后再逐渐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手指的活动功能。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包括手指的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等,循序渐进地恢复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
六、康复护理要点
1.早期康复
在固定期间,要注意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关节灵活性相对较好,但康复训练需要更加轻柔,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帮助儿童进行手指的轻微活动,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成年人则可以在固定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开始进行手指的小范围活动。
2.后期康复
拆除固定后,要加强手指的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和精细活动训练。可以通过握力器等工具进行力量训练,逐步增加手指的力量;进行拾物、抓握小物件等精细活动训练,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同年龄人群在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监督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成年人则要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达到较好的功能恢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