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的慢性脑部疾病,症状表现多样,部分性发作含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意识障碍及自动症),全面性发作有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意识丧失、强直阵挛等)、失神发作(儿童青少年多见,突然意识丧失、活动停止)、肌阵挛发作(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阵挛性发作(婴幼儿全身节律性肌肉阵挛性抽搐)、强直性发作(全身肌肉强烈强直性收缩)、失张力发作(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丧失致跌倒等),不同类型发作在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表现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需注意的护理情况。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部分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
运动性发作:多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不自主抽动,常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指或足趾等部位,有时可扩展至身体一侧。例如,患儿可能出现一侧手部的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缓解,这种发作多见于儿童癫痫患者,与儿童脑部发育特点及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
感觉性发作:可表现为躯体感觉或特殊感觉异常。躯体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等,可发生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特殊感觉异常如视觉性(看到闪光、黑点等)、听觉性(听到buzzing声等)、嗅觉性(闻到特殊气味等)、味觉性(尝到特殊味道等)发作。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出现感觉性发作,其发生机制是脑部相应感觉区域的神经元异常放电。
自主神经性发作: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面色苍白、潮红、多汗、瞳孔散大、呕吐、腹痛等。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与脑部自主神经调节相关区域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例如部分患儿可能在癫痫发作时出现腹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
精神性发作:表现为各种精神症状和认知障碍,如情感异常(恐惧、焦虑、欣快等)、记忆障碍(记忆模糊、错觉等)、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可能出现,尤其在儿童癫痫中,精神性发作可能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社交等方面,因为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元异常放电对其精神心理层面的影响更为明显。
2.复杂部分性发作
常伴有意识障碍,发作前可有先兆,如头晕、上腹不适等。发作时表现为意识模糊状态下的自动症,如反复咀嚼、吞咽、舔唇、摸索、行走、奔跑等无目的的动作。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在儿童中,复杂部分性发作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学习,因为意识障碍和自动症会干扰患儿的正常行为和认知功能。例如,患儿可能在课堂上突然出现无目的的摸索动作,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
二、全面性发作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先出现全身骨骼肌强直性收缩,表现为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四肢伸直等,持续数秒后进入阵挛期,出现全身节律性抽搐,可伴有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多。在儿童中,由于其身体机能和脑部发育特点,发作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意外伤害,如摔倒、咬伤舌头等,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措施来保障患儿安全。例如,在发作时应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2.失神发作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发作时患儿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前方,但一般不会跌倒。发作后立即清醒,继续原来的活动,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失神发作与儿童脑部的发育阶段有关,儿童的神经元连接和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这种短暂的意识丧失发作。例如,小学生可能在上课时突然出现失神发作,表现为眼神发呆,几秒钟后恢复正常,但可能会影响学习效率。
3.肌阵挛发作
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累及全身肌肉,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或某一组肌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常见。在儿童中,肌阵挛发作可能影响其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可能导致患儿摔倒等情况。例如,患儿在行走时可能突然出现肌阵挛发作,导致身体失衡而摔倒。
4.阵挛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全身节律性肌肉阵挛性抽搐,多见于婴幼儿。与儿童的脑部发育尚未成熟有关,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阶段,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容易引发这种以肌肉阵挛为主的发作。发作时需要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等危险情况发生。
5.强直性发作
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烈的强直性收缩,使身体固定于某种姿势,如角弓反张、肢体伸直等,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柔韧性和骨骼发育特点,发作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身体的扭曲等情况,需要注意保护患儿避免受伤。
6.失张力发作
表现为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丧失,导致患儿不能维持原来的姿势,出现跌倒、头下垂等情况。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由于平衡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失张力发作时更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需要加强护理,例如在患儿活动区域铺设软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