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胃溃疡有疼痛特点(节律性不明显、程度等与良性不同)、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出血相关症状(呕血、黑便);治疗包括手术(根据情况选术式、尽早评估时机)、化疗(方案及注意不同年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靶向治疗(据基因选药及关注特定不良反应)、免疫治疗(用相关药物及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一、恶性胃溃疡的症状
(一)疼痛特点
1.与良性溃疡疼痛区别
恶性胃溃疡的疼痛节律性常不明显,而良性溃疡疼痛有一定节律,如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进食后缓解,胃溃疡多为进食后疼痛。恶性胃溃疡疼痛可逐渐加重,疼痛程度可能较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年龄较大患者(尤其是50岁以上)更需警惕,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且老年患者恶性病变风险相对较高。
对于女性患者,疼痛特点可能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整体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疼痛性质
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等,部分患者可能描述为烧灼样痛,但与良性溃疡相比缺乏典型特征,难以单纯通过疼痛性质区分良恶性,需结合其他检查。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不振
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部病变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能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年龄较大患者可能本身消化功能就有所减退,再加上恶性胃溃疡的影响,食欲不振表现更突出;儿童患者出现食欲不振需高度警惕,因为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相对较少,但恶性病变也可能导致此症状,需进一步排查。
2.恶心、呕吐
可能出现频繁的恶心,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若肿瘤导致幽门梗阻,呕吐物可能含有大量宿食,且呕吐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对于有幽门梗阻风险的患者,如老年恶性胃溃疡患者,需密切关注呕吐情况,及时评估幽门梗阻的可能性。
3.体重减轻
由于肿瘤消耗、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原因,患者会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不同年龄患者体重减轻的表现不同,儿童患者体重不增或下降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成年患者体重减轻可能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出血相关症状
1.呕血
若溃疡侵犯血管,可导致呕血,呕吐物可为鲜血或暗红色血液,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呈喷射状呕血。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且呕血后可能出现贫血等并发症风险增加。
2.黑便
表现为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所致。长期慢性失血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相关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女性患者可能因本身有月经失血等情况,更容易出现贫血表现,需注意鉴别。
二、恶性胃溃疡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早期恶性胃溃疡,可根据肿瘤部位等情况选择胃部分切除术等。例如,胃窦部的恶性胃溃疡可能行胃窦切除术,胃体部的可能行胃体部分切除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儿童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生长发育的影响。
2.手术时机
一旦明确诊断为恶性胃溃疡,应尽早评估手术指征,尽快安排手术,以切除肿瘤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但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需在改善一般状况后及时手术。
(二)化疗
1.化疗方案
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等方案,如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等。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也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不同年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化疗需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化疗时需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调整药物剂量。
2.化疗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必要时给予升血细胞等治疗。女性患者化疗后脱发可能对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需给予心理支持;儿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更需精心护理,保障其营养等支持。
(三)靶向治疗
1.靶向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肿瘤的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如针对HER-2基因过表达的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相对化疗不良反应可能较轻,但也需关注药物相关的特定不良反应,如曲妥珠单抗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等,用药过程中需监测心脏功能。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老年患者需注意心脏功能等基础疾病的影响,儿童患者目前靶向药物应用相对较少,需谨慎评估。
(四)免疫治疗
1.免疫治疗药物
部分恶性胃溃疡患者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进行免疫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但免疫治疗也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肝炎、内分泌紊乱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需更加谨慎,儿童患者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