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脑膜或脑脊膜被感染的疾病,病因多样,不同年龄段病因有差异,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表现,诊断靠脑脊液检查等,治疗分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急疹是婴幼儿期常见出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后热退疹出,诊断靠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等,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两类疾病在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需关注。
一、定义与病因
脑膜炎:是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病因多样,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发;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也能导致;还可能由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不同年龄段病因有差异,儿童常见B族链球菌等感染,成人可能因肺炎等继发细菌感染。
急疹:又称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期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少数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所致,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春秋季相对多见。
二、临床表现
脑膜炎
症状表现:起病可急可缓,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婴儿可能出现前囟饱满、拒食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烦躁不安,甚至惊厥、昏迷。不同病因的脑膜炎还有各自特点,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常起病急骤,发热较高;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能有明显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乏力、肌肉酸痛等。
体征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包括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偏瘫等,不同部位的脑膜炎体征可能有所不同,如大脑半球脑膜炎可能有相应的肢体运动、感觉异常表现。
急疹
症状表现: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持续3-5天,发热期间患儿一般情况可相对较好,可能有轻度烦躁、食欲减退等。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1-2天内消退,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和脱屑。
三、诊断方法
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的压力、外观、细胞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细菌感染时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病毒感染时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真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数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降低,氯化物降低等。
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检查可帮助发现是否有颅内并发症,如脑水肿、脓肿等情况,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患者。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革兰染色、细菌培养等查找病原菌;病毒学检查可通过PCR等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等,以明确病原体。
急疹
临床表现结合病史:根据患儿突发高热,持续数天后热退疹出的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可初步考虑急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在发热期白细胞计数可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恢复期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恢复正常。病毒学检查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但一般临床多根据典型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多用于辅助或进一步明确病因。
四、治疗原则
脑膜炎
抗感染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选用阿昔洛韦;真菌性脑膜炎则选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等。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退热;颅内压增高时使用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急疹
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时主要采用对症退热,因为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方式,如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和剂量等,由于是婴幼儿,要特别关注药物对儿童的安全性。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五、特殊人群情况
脑膜炎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脑膜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如儿童使用头孢曲松的剂量需根据体重等计算。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成人:成人脑膜炎要注意基础疾病的影响,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控制基础病,防止感染加重。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急疹
婴儿:婴儿患急疹时,由于年龄小,发热时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防止发生高热惊厥。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皮疹出现时避免搔抓,防止皮肤感染。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休息环境。
特殊健康状况婴儿:对于有免疫缺陷等特殊健康状况的婴儿患急疹,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因为这类婴儿感染后可能病情发展更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更细致的对症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