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分急性和慢性,外源性因素包括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等,内源性因素涉及精神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等,急性荨麻疹起病急,有相应症状,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主要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积极找病因、避诱因,依病情采取措施,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明确病因并针对性防治很重要。
一、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通常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病程一般在6周以内的称为急性荨麻疹,超过6周的则为慢性荨麻疹。
二、病因
(一)外源性因素
1.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草莓、可可、番茄和某些坚果等植物性食物,还有某些食物添加剂也可能诱发。例如,有研究表明对虾过敏的人群食用虾后容易出现荨麻疹症状。
2.药物:常见的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常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比如使用青霉素后可能在数小时内出现风团样皮疹。
3.感染:各种病毒感染(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都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儿童感染链球菌后较易出现链球菌相关性荨麻疹。
4.吸入物: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吸入物可引起荨麻疹。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接触相关花粉后可能发病。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刺激可诱发荨麻疹。比如,有些人受到寒冷刺激后,暴露部位会出现风团。
(二)内源性因素
1.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在压力状态下更容易出现荨麻疹发作。
2.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病相关。有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3.系统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系统性疾病也可能伴发荨麻疹。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常较急,患者常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二)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患者全身症状较轻,仅有风团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则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瘙痒,但一般没有急性荨麻疹那么剧烈的全身症状。
四、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如发病诱因、皮疹特点、病程等)及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测、病原体检测等检查以辅助寻找病因。例如,怀疑感染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可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查;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荨麻疹,可检测自身抗体。
五、治疗与注意事项
(一)治疗原则
积极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急性荨麻疹,病情较轻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慢性荨麻疹则以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可选择H受体拮抗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不同类型的H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还可根据病情联合使用H受体拮抗剂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荨麻疹时,由于其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在选择抗组胺药物时需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如糖浆剂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如出现严重的皮疹加重、呼吸异常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而且儿童的诱发因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食物过敏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要注意排查常见的儿童易过敏食物。
2.老年人:老年人患荨麻疹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对于驾驶或操作机械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避免因嗜睡导致意外发生。同时,老年人的皮肤较为干燥,在荨麻疹发作时瘙痒可能更为明显,要注意皮肤的保湿护理,避免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荨麻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等。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组胺药物。
总之,荨麻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