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引起,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等诊断,需与相关疾病鉴别,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等;慢性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引起,以局部症状为主,诊断需结合病史等,要与肿瘤鉴别,治疗需去除病因等,急性预后大多良好但需预防并发症,慢性难彻底根治但可控制症状,需养成良好习惯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定义:是咽喉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秋冬及冬春之交。
病因: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一般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过度用嗓、免疫力低下等可增加发病风险,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相对更易患急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
定义:是指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超过3个月。
病因:多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如鼻窦炎分泌物刺激咽喉、长期张口呼吸等)、长期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引起,年龄方面,成年人相对更易因长期的生活工作习惯等因素患慢性咽喉炎,但儿童若有长期不良刺激也可能发病。
二、症状表现
急性咽喉炎
全身症状:成人症状一般较轻,儿童可能较重,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肢体酸痛等,体温可升至38℃-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可能出现惊厥等情况。
局部症状:起病急,初觉咽干、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咳嗽时疼痛加剧,儿童可能因咽喉疼痛而拒食,检查可见咽喉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慢性咽喉炎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年龄对全身症状影响不大,主要是局部症状为主。
局部症状:常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上述症状在晨起时较为明显,一般说话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清嗓、咳嗽等动作,检查可见咽喉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等。
三、检查方法
急性咽喉炎
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咽喉部黏膜的颜色、肿胀程度、有无分泌物等,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安抚,避免因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或细菌培养来明确病原体。
慢性咽喉炎
体格检查:重点观察咽喉部黏膜慢性炎症表现,如黏膜色泽、淋巴滤泡情况等。
喉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咽喉部结构,如声带、会厌等部位有无病变,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尽量减少不适。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咽喉炎
诊断:根据病史(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咽痛、发热等局部和全身表现)及体格检查(咽喉部急性充血等)一般可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原体。
鉴别诊断:需与急性扁桃体炎鉴别,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红肿更明显,可有脓性分泌物,而急性咽喉炎主要是咽喉黏膜炎症;还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鉴别,后者除咽喉症状外,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异型淋巴细胞等可协助鉴别。
慢性咽喉炎
诊断:根据病史(病程超过3个月,有相关慢性刺激因素)、症状(咽部慢性不适等)及体格检查(咽喉部慢性炎症表现)可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咽喉部早期肿瘤鉴别,如喉癌、下咽癌等,通过喉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明确鉴别,儿童若有相关症状,也要注意排除先天性咽喉部异常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急性咽喉炎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注意保暖。
对症治疗:发热时儿童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咽痛明显时可局部含服含片等缓解症状。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对症治疗即可,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剂量。
慢性咽喉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避免过度用嗓,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儿童要注意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等。
局部治疗:可用含漱液漱口,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儿童需选择温和的含漱方式,也可局部涂抹药物等。
中医中药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一些清热利咽的中药,但儿童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预后与预防
急性咽喉炎
预后:大多数急性咽喉炎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痊愈,预后良好,儿童一般恢复较快,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预防: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过度用嗓,在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减少与感染源接触等,儿童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慢性咽喉炎
预后:慢性咽喉炎较难彻底根治,容易反复发作,但通过积极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避免过度用嗓等,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儿童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用嗓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