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有腹痛、黄疸等表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不能手术者综合治疗,老年人群患胰腺癌病情晚、治疗需谨慎,儿童胰腺癌罕见、胰腺炎与先天等因素有关,预防需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等;胰腺炎分急慢性,急性多因胆道等因素致胰酶激活自身消化,慢性常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引起,急性有剧烈腹痛等表现,慢性有腹痛等表现,血清淀粉酶等检查可助诊,治疗分保守和手术等,老年人群患胰腺炎病情易加重,儿童患胰腺炎需注意营养支持,预防需避免相关不良因素。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胰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等。例如,KRAS基因的突变在胰腺癌中较为常见,约90%的胰腺癌存在KRAS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控。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是由于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导致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慢性胰腺炎则常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酗酒等引起,胰腺组织出现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钻痛,夜间和仰卧位时加重;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伴有皮肤瘙痒;体重减轻,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有关;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突发的剧烈腹痛,多位于左上腹,可向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恶心、呕吐较为频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水电解质紊乱等。
慢性胰腺炎:腹痛是常见症状,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部位与急性胰腺炎相似;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可导致消化不良、脂肪泻等;内分泌功能不全可出现糖尿病的相关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
三、实验室检查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CA19-9是胰腺癌较为常用的标志物,但是CA19-9升高也可见于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胆道梗阻等;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等;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晚,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升高;腹部B超可发现胰腺肿大等。
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可发现胰酶分泌减少;血糖检查可发现血糖异常;腹部X线平片可能发现胰腺钙化灶;CT检查可见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等。
四、影像学检查
胰腺癌:
CT:可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胰腺癌在CT上多表现为胰腺局部肿块,增强扫描时肿块强化不明显,与正常胰腺组织形成对比。
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对于胰腺周围血管侵犯的显示可能更为清晰。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腹部B超可发现胰腺弥漫性肿大,回声减低;CT可见胰腺体积增大,胰周渗出等。
慢性胰腺炎:CT可显示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等;MRI也可观察到胰腺的这些病理改变。
五、治疗原则(简单提及,不涉及具体用药剂量等)
胰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制胰酶分泌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则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可能需要进行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胰腺功能、治疗并发症等。包括戒酒、调整饮食、使用止痛药物、补充胰酶等,对于胰腺钙化、胰管结石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六、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群:胰腺癌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诊断时往往病情已较晚,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胰腺炎在老年人群中也较为常见,老年人患胰腺炎时,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相对较弱,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加强护理。
儿童人群:儿童胰腺癌极为罕见,儿童胰腺炎多与先天性因素、感染等有关。儿童患胰腺炎时,需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不足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儿童器官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七、预防方面
胰腺癌:尽量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减少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的摄入,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筛查。
胰腺炎: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酗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及时处理胆石症等。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以降低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