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即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有不同症状及危险因素,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来预防,包括高血压等患者控病、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定期查脑血管等。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细节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堵塞原因多样,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因素,动脉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增大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在一些高危人群中,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相关细节
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血管承受过高压力,容易破裂出血;另外,脑血管畸形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原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异常,在某些诱因下易发生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波动大,没有很好地控制血压,就增加了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中风的症状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症状:通常在发病前可能没有明显先兆,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患者可能拿不住东西、行走不稳;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例如,一位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中年男性,突然发现自己右手拿不住杯子,说话也不太清楚,就需要高度警惕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症状:往往发病较急,常见症状有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多为炸裂样疼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也可出现上述的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在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随后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就要考虑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制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发生病变的几率增加,老年人是中风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说,55岁以上人群中风风险明显升高。
性别:男性患中风的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一差异在一些危险因素控制较好的人群中可能不那么明显。不过,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中风风险也会有所上升。
可控制因素
高血压:血压长期高于正常范围,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同时也使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大幅升高。例如,血压长期≥140/90mmHg的人群,中风风险比血压正常人群高很多。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管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影响血液黏稠度等,增加中风发生的可能性。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中风风险。长期吸烟的人患中风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明显增高。
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不齐,还会影响血脂代谢等,从而增加中风风险。长期大量酗酒者中风的发生率远高于适度饮酒或不饮酒的人群。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这些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中风风险更高。
中风的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血压目标,如<130/80mmHg。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脂患者:如果是单纯血脂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指标达到正常范围。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定期监测血糖,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对血管造成损伤。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坚决戒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饮酒者要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约10ml啤酒、5ml黄酒、30ml葡萄酒、15ml白酒)。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肌肉力量练习,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受伤。对于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既可以增强体质,又相对安全。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控制脂肪摄入,少吃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控制糖分摄入,少吃甜食、饮料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和控制体重。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脑血管超声等检查,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脑血管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有中风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加强定期检查的频率。例如,有中风家族史的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脑部血管相关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