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脑膜炎脑炎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既往史等)、体格检查(一般状况、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进行综合评估,以排除或明确诊断,需考虑不同人群因素对检查和病情判断的影响,各检查从不同方面为诊断提供依据。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
1.现病史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需详细询问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婴幼儿脑膜炎脑炎起病可能较隐匿,常表现为拒食、嗜睡、烦躁不安等;儿童及成人多起病相对较急,可能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要了解是否有感染前驱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表现,因为很多脑膜炎脑炎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可能是前驱表现。
询问是否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等,意识障碍的程度变化等。
2.既往史
了解既往是否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等,这类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脑膜炎脑炎且病情可能更复杂。若有头颅外伤史,要考虑外伤后感染导致脑膜炎脑炎的可能。还需询问既往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如既往有癫痫病史等,在评估此次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综合考虑。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脑膜炎脑炎的不同,但不同性别可能因为基础疾病不同而有不同的患病风险,如女性若有妇科感染性疾病未及时控制,可能增加脑膜炎脑炎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酗酒者,酒精会损害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病原体后发生脑膜炎脑炎的几率;长期熬夜、劳累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检查
测量体温,脑膜炎脑炎患者多有发热,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如细菌性脑膜炎脑炎常为高热,而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体温可高可低。测量血压,部分颅内感染患者可能因颅内压增高出现血压变化。检查神志,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意识障碍程度。
对于儿童,要注意其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儿童抵抗力差,更易发生感染性脑膜炎脑炎。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颈强直表现为患者仰卧,检查者轻托患者颈部并使其前屈,正常时下颌可触及胸部,若有颈强直则前屈受限;克氏征是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若小于135°且有疼痛及阻力为阳性;布氏征是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为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可能有脑膜炎症。
检查病理反射,如巴氏征等,若病理反射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在脑膜炎脑炎患者中,若合并有神经系统实质损害可能出现病理反射阳性。对于婴幼儿,还需检查前囟情况,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可能提示脱水等情况,对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性脑膜炎脑炎患者通常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通过血常规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是细菌还是病毒等。
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常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分析。
2.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是获取脑脊液的重要方法,但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如颅内压明显增高、休克等情况。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可呈清亮、浑浊、脓性等不同表现,细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液多呈脓性,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脑脊液多呈清亮或微浑浊;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细胞数轻度升高或正常,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细菌性脑膜炎脑炎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常升高,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蛋白含量可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细菌性脑膜炎脑炎患者脑脊液糖含量降低,氯化物也可降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糖和氯化物含量多正常。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等方法明确病原体。例如,通过脑脊液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细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具体的细菌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婴幼儿,腰椎穿刺操作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有助于发现颅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在脑膜炎脑炎患者中,可协助排除其他颅内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例如,若有颅内脓肿等情况,头颅CT可发现异常的占位病灶。对于儿童,要考虑到辐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选择更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头颅MRI。
2.头颅MRI
对颅内软脑膜等病变的显示比CT更敏感,能更清晰地观察脑膜是否有炎症强化等表现,有助于脑膜炎脑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例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者头颅MRI可能显示脑膜有轻度强化等改变。对于婴幼儿,头颅MRI检查相对更安全,但检查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患儿配合。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排除脑膜炎脑炎或明确诊断脑膜炎脑炎。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检查结果和病情判断的影响,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