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通过胃镜等评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治基础病)、药物治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内镜治疗(套扎术、硬化剂注射)、介入治疗(TIPS),破裂出血需急救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食管静脉曲张的评估
食管静脉曲张通常通过胃镜检查来明确诊断,胃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静脉的形态、曲张程度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比如Child-Pugh分级,这对于判断患者的整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有重要意义。例如,Child-Pugh分级根据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和肝性脑病等指标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提示肝功能越差,食管静脉曲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能越高。
二、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要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防划破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例如,应避免吃坚果、硬米饭等,这些食物可能会损伤食管静脉,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
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要注意控制基础病因相关的生活因素,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患者要注意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
2.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
如果食管静脉曲张是由肝硬化引起的,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比如,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通过控制肝硬化的进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以及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药物治疗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如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研究表明,普萘洛尔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降低约50%左右。但对于有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等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普萘洛尔可能会进一步减慢心率、诱发支气管痉挛等。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部分研究显示,ACEI类药物也可能对降低门静脉压力有一定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具体效果和适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判断。
(三)内镜治疗
1.内镜下套扎术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通过在内镜下用橡皮圈套扎曲张的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一般来说,对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套扎术的近期止血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等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套扎等后续治疗。
2.内镜下硬化剂注射
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静脉发生硬化、闭塞,从而达到止血和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如溃疡、狭窄等,在操作时需要谨慎,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硬化剂以及控制注射的剂量等。
(四)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对于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TIPS。该方法是通过介入的手段在肝内建立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但TIPS也有一些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支架狭窄等,在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且对于一些有严重肝性脑病倾向等患者要谨慎选择。
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处理
如果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要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同时,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在转运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等情况,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等。在医院内,可能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止血措施,如再次内镜下止血等治疗手段。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食管静脉曲张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门脉高压等疾病相关。对于儿童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治疗药物等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用于儿童时需要严格评估其对儿童心率、呼吸等方面的影响,并且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调整药物相关的使用情况,但一般来说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有较多不良反应的药物。
(二)老年患者
老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要更加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情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心功能、血压调节等可能不如年轻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更易发生。同时,在进行内镜治疗等操作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耐受性等情况,操作要更加轻柔、谨慎。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相对较为特殊。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在药物选择上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内镜治疗等操作,要评估妊娠的阶段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以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妊娠早期一般尽量避免进行有创的内镜治疗等操作,而在妊娠中晚期如果病情需要,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后谨慎进行相关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