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相关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头颅CT快速明确脑出血,头颅MRI对脑梗死早期诊断等有优势,脑血管造影是“金标准”,CTA、MRA可初步筛查脑血管情况)、血管检查(DSA有创但为“金标准”,CTA创伤小可初步筛查,MRA无创)和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查白细胞等、凝血功能查凝血指标、生化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各有其对脑血管病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调整的意义)。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
意义:头颅CT是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能快速明确是否有脑出血,对于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它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的高密度病灶,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部位、范围等。在超早期,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可能不太敏感,但在发病后数小时,可发现缺血半暗带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都可以进行头颅CT检查,它是一种相对简便、快捷的影像学筛查手段。不过,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含碘造影剂的CT增强扫描需要谨慎,因为可能会增加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2.头颅MRI(磁共振成像)
意义:头颅MRI对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尤其是在脑梗死早期,发病数小时内就可能发现缺血病灶。它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的细微结构,对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以及脑梗死的病情评估等有重要价值。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患者,若需要进行增强MRI检查,由于其不使用含碘对比剂,相对更安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均可进行头颅MRI检查,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关节等)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强磁场可能会对金属植入物产生影响。
二、血管检查
1.脑血管造影(DSA)
意义: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可以直接显示脑血管的形态、走行、有无狭窄、闭塞、动脉瘤、血管畸形等情况。对于考虑有脑血管病变,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严重脑血管狭窄等的患者,DSA检查是必要的。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对比剂过敏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进行DSA检查时,需要充分评估其风险收益比。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要谨慎选择。
2.CT血管造影(CTA)
意义:CTA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然后进行CT扫描,重建脑血管图像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初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对于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的筛查有一定价值。相对DSA来说,创伤较小,但图像清晰度可能不如DSA。对于一些不能耐受DSA有创检查的患者,CTA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同人群均可进行CTA检查,但同样需要考虑对比剂的使用风险,如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评估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3.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意义:MRA是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进行成像的方法,无需注射对比剂(部分增强MRA需要注射对比剂)。它可以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对于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优点是无创,但对于血管狭窄的评估准确性可能不如DSA。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均可进行MRA检查,对于不能接受有创检查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MRA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意义:包括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感染可能是脑血管病的诱因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贫血情况,贫血可能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血小板计数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或增多,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血液常规检查都可以作为基础的筛查项目。例如,老年患者如果有贫血,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慢性疾病等导致贫血的原因,进而评估对脑血管病的影响。
2.凝血功能检查
意义: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或血栓性脑血管病。例如,PT延长、APTT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而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等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都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尤其是有脑血管病家族史、长期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人群,凝血功能检查对于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生化检查
意义: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血糖异常,如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能影响脑血管的正常功能。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低血糖可能引起脑部能量供应不足。血脂异常,如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因为一些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需要通过肝肾功能代谢,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使用和代谢。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生化检查都是必要的。例如,肥胖、有高脂饮食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要重点关注血脂指标;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以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