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症状如疼痛肿胀、畸形等,体征如压痛、骨擦感等)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支具固定)和手术(有指征时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骨折固定后开始,手指屈伸等)、中期(2-6周,增加前臂旋转等活动)、后期(6周后,加强力量等训练);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多青枝或骨骺损伤需护骨骺、遵康复;成人多完全骨折,重功能恢复;老人伴骨质疏松,重防再骨折、基础病及康复温和。
一、桡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
症状:受伤部位疼痛、肿胀,前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出现畸形,如骨折端移位导致的前臂短缩、成角等畸形表现。儿童桡骨骨折可能疼痛表现相对不典型,需仔细观察其肢体活动情况。
体征:局部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或异常活动,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体征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等因素有差异,儿童骨骺损伤等情况体征可能不典型。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桡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可清晰显示骨折线、骨折端的移位方向等,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因骨骼结构差异而有不同特点,如儿童骨骺损伤在X线上有其特定表现。
CT及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如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或怀疑有隐匿性损伤时,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MRI则有助于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肌腱等损伤,在判断儿童桡骨骨折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时具有重要意义。
二、桡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对于儿童桡骨青枝骨折等相对简单的骨折,可通过手法轻柔复位,然后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复位时需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进行精准操作,不同年龄患者的复位力度和技巧有所不同,儿童骨骼柔韧性好,复位相对较易,但要避免过度损伤。外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及外固定的松紧度。
支具固定:对于一些合适的桡骨骨折患者,可采用支具固定。支具固定相对石膏固定有一定优势,如透气性较好,患者舒适度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患者,支具固定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提供固定作用,但同样需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等情况。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骨折移位明显,如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且移位超过2mm、不稳定骨折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儿童桡骨骨折,若骨折端移位明显影响前臂发育等情况也需考虑手术。
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采用钢板、克氏针等内固定材料。手术中需准确复位骨折端,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内固定物要可靠固定以利于骨折愈合。不同内固定材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在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等因素。例如儿童生长板附近的骨折,选择克氏针固定时要注意避免损伤骨骺。
三、桡骨骨折后的康复
1.康复时机
一般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不影响骨折的愈合。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
2.康复训练内容
早期康复(1-2周):主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手指可进行主动的握拳、伸展动作,上臂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来维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儿童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给予协助和鼓励,确保训练安全有效。
中期康复(2-6周):可逐渐增加前臂的旋转活动和腕关节的活动。在医生允许下,进行前臂小幅度的旋转练习以及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和力度,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活动进展速度不同,需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
后期康复(6周以后):加强前臂和手部的力量训练,可进行持物练习、抗阻训练等。通过逐渐增加负荷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和手部的握力等。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中要注重功能的全面恢复,为日后正常生活和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四、不同人群桡骨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桡骨骨折
特点:儿童桡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骨骺损伤,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部分骨折有一定的自我矫正能力,但也需密切关注,防止畸形愈合影响前臂发育。儿童的骨骺未闭合,在骨折治疗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骺,避免损伤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受伤肢体的情况,定期带儿童复查X线。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方法正确,同时要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伤肢体过度活动。
2.成年人桡骨骨折
特点:成年人桡骨骨折多为完全骨折,受伤原因多与外伤暴力较大有关,骨折相对不稳定,愈合时间相对儿童较长。成年人对肢体功能要求较高,所以骨折愈合后需注重功能恢复以达到较好的肢体功能状态。
注意事项:成年人在治疗后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按照康复计划逐步进行功能恢复。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受伤肢体过早负重等,影响骨折愈合。
3.老年人桡骨骨折
特点: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桡骨骨折后愈合相对困难,且容易发生再骨折等情况。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
注意事项:老年人治疗时要注重骨质疏松的防治,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同时要注意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