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拉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感染因素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和细菌感染;饮食因素有食物中毒(不洁食物、食物过敏)和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胃肠道疾病包含胃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肠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其他因素有腹部着凉以及全身性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出现相关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腹部保暖等预防。
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多见于婴幼儿,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也可能导致胃痛。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发腹泻,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包括胃痛感觉。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患儿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腹痛症状,其中部分表现为胃痛。
2.诺如病毒:可引起成人和儿童的急性胃肠炎,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也常伴有腹痛,腹痛部位可包括胃部,诺如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在集体场所易造成暴发流行,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学龄儿童和成年人相对更易受到影响。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同时可能伴随腹痛,包括胃痛。例如,食用被产毒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痛等症状,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易增加感染风险。
2.沙门氏菌: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肠胃炎,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腹痛可涉及胃部区域。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动物(如家禽、家畜)及其产品中,食用未煮熟的被污染肉类等食物易感染,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
二、饮食因素
(一)食物中毒
1.不洁食物: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如变质的剩饭、过期的奶制品等,可导致胃肠道炎症,出现胃痛、拉稀症状。例如,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道反应,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与饮食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2.食物过敏:某些人对特定食物过敏,如牛奶、海鲜等,食用后可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食物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过敏体质有关,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不同个体的过敏食物种类不同,需要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明确。
(二)饮食不当
1.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痛、腹泻。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饮食不规律、进食速度快的人群,长期暴饮暴食还可能引发慢性胃肠道疾病,影响消化功能。
2.食用刺激性食物: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如大量吃辣椒、油炸食品、冰镇饮料等,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痛、腹泻。不同年龄人群对刺激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例如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刺激性食物的影响,长期大量食用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增加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三、胃肠道疾病
(一)胃炎
1.急性胃炎:多种因素可引起急性胃炎,如药物刺激(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等)、酒精刺激等,除了胃痛外,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急性胃炎,老年人由于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用药较多,更易发生药物性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等引起,病情反复,可出现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病程较长,儿童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因不良饮食习惯等导致发病的情况,成年人患病比例相对较高,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营养吸收。
(二)肠炎
1.急性肠炎:除了感染因素外,腹部受凉等也可引起急性肠炎,出现腹痛、腹泻症状,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但也可能累及胃部,导致胃痛感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寒冷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腹部保暖不当是常见诱因之一。
2.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除了有腹泻、腹痛症状外,病情活动时也可能出现胃痛,病程漫长,可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较大影响,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四、其他因素
(一)腹部着凉
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出现胃痛、腹泻症状,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夜间睡眠时腹部暴露、夏季空调温度过低等都可能导致腹部着凉,引发胃肠道不适。
(二)全身性疾病影响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胃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心慌、多汗、消瘦等其他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女性,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胃肠神经病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糖尿病引起的胃肠病变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多见,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影响胃肠道正常功能,需要综合管理血糖和胃肠道症状。
如果出现胃痛拉稀症状,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发热、脱水(如口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病原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滥用药物等,以预防胃痛拉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