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脑疝是脑梗死进一步发展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的严重状况,其机制是脑梗死致脑水肿使颅内空间代偿失衡,临床表现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相应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为降颅内压和手术,预后通常较差,与多种因素有关,特殊人群预后更差。
一、脑梗脑疝的定义
脑梗即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的一组疾病的综合征。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严重状况,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的部位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通过一些间隙,压迫邻近的神经结构和血管,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脑梗脑疝则是脑梗死进一步发展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引发脑疝形成的严重情况。
二、脑梗导致脑疝的机制
1.脑水肿的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组织会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脑水肿。例如,缺血区的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钠-钾泵功能失常,使细胞内钠离子潴留,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毒性脑水肿;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等渗出到血管外,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随着脑水肿的加重,颅内体积增加,颅内压升高。
2.颅内空间代偿失衡:颅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颅内主要包含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正常情况下,三者的体积保持相对稳定,颅内压维持在一定范围。当脑梗死引起脑水肿,使得颅内内容物体积增加,超过了颅腔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导致颅内各部分压力不均。一般来说,脑组织会从压力较高的区域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位,常见的脑疝类型有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等。
小脑幕切迹疝:当颅内压增高时,颞叶的海马回、钩回等结构可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入幕下间隙,压迫同侧的动眼神经,导致同侧瞳孔散大等表现,同时压迫中脑等结构,进一步加重脑功能损害。
枕骨大孔疝:后颅窝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及延髓可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压迫延髓生命中枢,可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三、脑梗脑疝的临床表现
1.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
瞳孔改变:早期患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因为疝入的脑组织压迫动眼神经所致。
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发展至昏迷。
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瘫痪,病理征阳性。这是由于脑疝压迫中脑大脑脚,影响了锥体束的传导。
生命体征变化:初期可出现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快弱等,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枕骨大孔疝的表现
呼吸循环障碍:早期即可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呼吸浅慢、不规则或骤停,同时可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循环功能障碍表现。
意识障碍:相对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时意识障碍出现较晚,但一旦出现则进展迅速。
瞳孔改变:早期可无明显瞳孔变化,晚期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
四、脑梗脑疝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可早期发现脑梗死病灶,显示梗死区的低密度影。对于脑疝的诊断,可通过观察颅内结构的移位情况来判断。例如,小脑幕切迹疝时可看到脑池、脑室的变形、移位;枕骨大孔疝时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疝等表现。
头颅MR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尤其是在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缺血病灶。对于脑疝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能更清晰地显示颅内结构的细微改变。
2.临床表现结合病史:有脑梗死病史,出现上述脑疝相关的临床表现,如瞳孔改变、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脑梗脑疝。
五、脑梗脑疝的治疗原则
1.降低颅内压
脱水降颅压药物: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等。甘露醇可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肾功能情况,避免因大量使用甘露醇导致肾功能损害;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体重等因素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因为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使用不当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
其他药物:如呋塞米等,可与甘露醇联合使用,增强脱水降颅压的效果。
2.手术治疗
脑梗死病灶清除术:如果脑梗死病灶较大,是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主要原因,可考虑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清除梗死病灶,但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评估,要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多种因素。
去骨瓣减压术: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扩大颅腔容积,降低颅内压,以缓解脑疝。对于病情较重、颅内压急剧升高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可挽救生命,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骨缺损相关问题等,需要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
对于枕骨大孔疝患者:往往需要紧急进行手术减压等处理,以迅速解除对延髓等生命中枢的压迫。
六、脑梗脑疝的预后
脑梗脑疝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预后通常较差。脑疝对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即使经过积极治疗,患者也往往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长期昏迷、肢体瘫痪、认知障碍等。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脑梗死的部位、范围,脑疝发生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如果脑疝发生后未能及时得到救治,患者死亡率极高。即使经过治疗存活下来,生活质量也会受到极大影响,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但康复效果往往不理想。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各脏器功能相对较弱,对脑疝的耐受性更差,预后可能更差;儿童患者由于其脑组织的可塑性相对较高,但脑疝对其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也较为严重,需要综合评估其预后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特殊护理和康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