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由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发病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有异物感、声嘶等症状,检查有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慢性咽炎是咽部慢性炎症,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咽部不适等症状,靠咽喉部内镜检查等诊断,治疗有局部和病因治疗;儿童和老年人在两类疾病上有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刺激损伤咽喉黏膜并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长期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等。例如,有研究表明,约60%-70%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情况。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局部因素长期刺激导致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性改变。
二、症状表现
反流性咽喉炎
典型症状:咽喉部异物感、声嘶、发音困难较为常见,还可出现咽喉疼痛、咳嗽等症状。其中声嘶可能较为突出,有的患者可表现为晨起时声音嘶哑明显,活动后或清嗓后可稍有缓解,但随着一天中反流的反复,声嘶会持续存在或加重。例如,有研究发现,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约80%会出现声嘶症状。
与进食相关的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反酸、烧心等反流相关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无典型的反酸、烧心表现,称为非典型反流综合征。
慢性咽炎
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患者常频繁清嗓,可伴有轻微咽痛,但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在疲劳、受凉、烟酒过度等情况下症状可加重。
三、检查方法
反流性咽喉炎
24小时食管pH监测:这是诊断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在食管内放置pH电极,连续监测24小时食管内pH值变化,可明确是否存在胃酸反流情况,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例如,若监测到食管内pH<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比例>4%,则提示存在病理性反流。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内的情况,了解有无食管糜烂、溃疡、Barrett食管等病变,同时也能排除食管肿瘤等其他疾病,但胃镜检查对于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价值主要在于排除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因为约有50%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胃镜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咽喉部内镜检查:可观察咽喉部黏膜的情况,如有无黏膜充血、水肿、增生、溃疡等表现,但咽喉部内镜检查本身不能直接确诊反流性咽喉炎,只是辅助诊断的手段之一。
慢性咽炎
咽喉部内镜检查:主要表现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等表现,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性改变情况,从而辅助诊断慢性咽炎。
其他检查: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等,主要依靠典型的症状和咽喉部的内镜表现来诊断。
四、治疗原则
反流性咽喉炎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所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都需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例如,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夜间反流;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减少夜间反流的发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以及咖啡、巧克力等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戒烟戒酒等。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减轻反流症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也有助于改善反流情况。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咽喉部的刺激;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程。
慢性咽炎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进行含漱,以清洁咽喉部,减轻炎症反应;也可局部应用含片,如碘喉片等,起到消炎、杀菌、缓解咽部不适的作用。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还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物理治疗需要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导致咽部黏膜损伤加重。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发病,如治疗鼻炎、鼻窦炎等鼻病,避免长期张口呼吸等。对于有烟酒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需要劝导其戒烟戒酒,改善生活方式。
五、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反流性咽喉炎:儿童反流性咽喉炎相对较少见,但也可发生。儿童出现反流性咽喉炎时,需要特别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喂养时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适当竖抱拍嗝等。药物治疗需谨慎,应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且剂量需要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进行计算,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等产生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
慢性咽炎:儿童慢性咽炎多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过敏等因素有关。需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在局部治疗时,使用含漱液等需要注意儿童的配合度,避免误咽等情况发生。
老年人
反流性咽喉炎:老年人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注意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家属的协助。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等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关注。
慢性咽炎:老年人慢性咽炎患者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局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吞咽功能等情况,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咽部不适加重。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慢性咽炎的长期不适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需要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