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是因外伤、慢性劳损或疾病等致肌腱完整性连续性破坏,常见于手部、足部、肩部等部位。病因包括外伤性因素(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和疾病因素(肌腱病变)。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及全身失血表现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触诊、特殊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治疗分非手术(保守制动、康复治疗)和手术(肌腱缝合术)。预后受损伤程度、治疗时机、康复情况影响,康复后功能难完全恢复至受伤前,儿童患者需关注其生长发育及调整康复方案。
一、病因
1.外伤性因素
急性外伤:如重物砸压、暴力牵拉、切割伤等。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肢体受到强大的外力冲击可能导致肌腱断裂;工人在操作机械时,手部被卷入机械部件,容易造成手部肌腱的急性断裂。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拉伤等导致肌腱断裂,由于儿童骨骼相对柔软,肌腱损伤可能是常见表现之一。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过度使用某一部位,可使肌腱发生慢性损伤,逐渐出现断裂。比如,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手部肌腱因反复摩擦、受力,容易发生慢性肌腱断裂;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跟腱等部位长期承受较大应力,也可能逐渐出现肌腱退变、断裂。
2.疾病因素
肌腱病变:某些疾病会影响肌腱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肌腱脆弱易断裂。如类风湿关节炎,可累及肌腱,使肌腱周围组织炎症、变性,进而增加肌腱断裂的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肌腱的血管病变,影响肌腱的营养供应,导致肌腱脆性增加,容易断裂。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肌腱断裂处通常有明显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例如,跟腱断裂时,患者在断裂瞬间可感到足跟部剧烈疼痛,行走困难;手部屈指肌腱断裂时,受伤部位疼痛明显,手指活动受限。
肿胀:断裂部位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局部出血、炎症反应等引起。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肿胀,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
畸形:肌腱断裂后,由于肌肉的收缩牵拉,可出现相应的畸形。比如,手部伸指肌腱断裂时,可出现手指下垂畸形;跟腱断裂时,患侧足跟部会出现凹陷,行走呈跛行,患侧踝关节背屈力量减弱。
活动受限:受伤部位的关节活动功能受到明显影响。以屈指肌腱断裂为例,手指无法正常屈伸;跟腱断裂时,患者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尤其是踮脚动作无法完成。
2.全身表现:一般肌腱断裂本身全身表现不明显,但严重的外伤导致肌腱断裂时,可能伴有失血等情况,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全身失血表现,尤其是大量出血时需紧急处理。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触诊:触摸肌腱断裂部位,可感觉到肌腱连续性中断,有时可触及凹陷或异常隆起。例如,检查跟腱时,可发现跟腱断裂处有明显的空虚感。
特殊试验:对于某些特定肌腱断裂有特定的试验。如屈指肌腱断裂的Froment试验,用于检查拇长屈肌腱是否断裂;跟腱断裂的Thompson试验,患者俯卧位,挤压小腿腓肠肌,正常时踝关节会跖屈,若跟腱断裂则无跖屈动作。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连续性,能发现肌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程度。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浅表肌腱的检查较为常用。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准确地评估肌腱断裂的情况,包括肌腱断裂的范围、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的肌腱断裂,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保守制动:对于一些不完全断裂或儿童的轻度肌腱断裂等情况,可采用保守治疗。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受伤部位,使肌腱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愈合。固定时间根据肌腱损伤程度而定,一般需要3-6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等情况,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生长。
康复治疗:在肌腱愈合的中后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手术治疗
肌腱缝合术:对于完全性肌腱断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将断裂的肌腱准确缝合,恢复其连续性。手术方式包括直接缝合、肌腱移植等。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固定和康复训练,以促进肌腱愈合和功能恢复。对于不同部位的肌腱断裂,手术操作有一定差异,例如手部肌腱断裂的手术需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儿童患者进行肌腱手术时,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损伤程度:肌腱断裂的程度越重,如完全断裂且损伤范围大,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断裂且损伤较轻的患者预后较好。
治疗时机:及时进行治疗的患者预后往往优于延误治疗的患者。如果肌腱断裂后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预后。
康复情况:康复训练是否规范、及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规范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肌腱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反之,不规范的康复训练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不良后果。儿童患者由于自身修复能力较强,但康复训练需要更加谨慎和科学,否则可能影响关节和肌肉的正常发育。
2.康复后的功能恢复: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规范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功能,但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例如,手部肌腱断裂经过治疗和康复后,手指的精细活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跟腱断裂康复后,患者的行走和运动功能会有所改善,但可能在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时仍有不适感。儿童患者在康复后,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评估功能恢复状况,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