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可由感染因素(病毒、细菌)、非感染因素(过敏反应、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生理性肥大)引起,处理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口腔清洁)、针对病因治疗(病毒感染对症、细菌感染用抗生素、过敏反应避过敏原用抗过敏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积极治邻近炎症)及手术治疗(符合指征时考虑,介绍手术指征、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扁桃体肿大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是由腺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儿童时期,腺病毒感染较为多见,病毒感染可导致扁桃体黏膜充血、肿胀,淋巴组织增生。例如,在腺病毒引发的咽结合膜热中,扁桃体常常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咽痛、眼部结膜炎等症状,多见于儿童群体,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且易接触到病毒有关。
EB病毒感染也可导致扁桃体肿大,常见于青少年,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扁桃体肿大外,还伴有发热、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表现。
2.细菌感染: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扁桃体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后,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量繁殖,引发扁桃体炎,导致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这种情况在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细菌传播机会较多以及自身免疫力在这个阶段相对不稳定有关。例如,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出现链球菌的传播,从而引发扁桃体炎导致扁桃体肿大。
(二)非感染因素
1.过敏反应:
当接触到过敏原时,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可引起扁桃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扁桃体肿大。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季时,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伴有咽部瘙痒、咳嗽等过敏症状。儿童的过敏体质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的环境因素有关,如生活环境中过敏原的暴露等。
2.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
如鼻腔、鼻窦的炎症可蔓延至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例如,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通过后鼻孔蔓延至扁桃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扁桃体增生、肿大。这种情况在患有慢性鼻窦炎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年龄上没有特定的限制,但儿童由于鼻窦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炎症蔓延至扁桃体的情况。
3.生理性肥大:
在儿童时期,扁桃体可能呈现生理性肥大。一般在6-7岁时扁桃体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退化。这种生理性肥大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例如,一些健康的儿童在6-7岁时扁桃体看起来比较大,但没有发热、咽痛等不适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相关组织的发育特点有关。
二、扁桃体肿大的处理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身体抵抗力的恢复。对于饮食,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的刺激。例如,可多吃蔬菜粥、面条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对抗疾病。
2.口腔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多次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减少对扁桃体的刺激。儿童在进行口腔清洁时,家长要给予协助,选择适合儿童的生理盐水漱口液,教导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儿童吞咽过多漱口液。
(二)针对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儿童体温超过38.5℃且无严重基础疾病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如果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进行隔离,注意休息,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2.细菌感染: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循足疗程用药的原则,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病情复发。例如,对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10天左右。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并且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
对于过敏反应引起的扁桃体肿大,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儿童使用抗过敏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并且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嗜睡等不良反应。如果过敏反应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4.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对于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导致的扁桃体肿大,需要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的炎症。如治疗慢性鼻窦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方法。对于儿童的慢性鼻窦炎,鼻腔冲洗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教导儿童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使用合适的鼻腔冲洗液。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扁桃体肿大导致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如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暂停、吞咽困难等症状;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在7-8次以上,影响生活和学习;扁桃体炎已经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此时需要在病情稳定期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2.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是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要谨慎考虑,要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和收益。在手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术后要注意口腔护理,给予清淡温凉的饮食,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儿童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如咽部疼痛、出血等表现,及时向医生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