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颈椎疾病引起头晕的方法包括非药物、药物及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颈椎牵引、物理治疗(热敷、按摩推拿)和改善生活方式(姿势调整、颈部锻炼);药物治疗有改善脑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无效、有严重颈椎结构异常影响生活的人群,包括特定年龄和病情情况,术后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颈椎牵引
1.原理及作用:通过牵引装置对颈椎施加牵引力,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椎动脉等结构的压迫,从而缓解因颈椎疾病引起的头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牵引的重量和角度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例如,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疾病的人群,牵引可帮助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一般来说,牵引重量可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但需避免过度牵引造成损伤。
2.操作注意事项:牵引时应保持身体放松,牵引时间一般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对于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人群,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更加谨慎,防止因骨质问题导致颈椎损伤。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原理:利用热传导作用,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用的热敷方法有热水袋热敷、热毛巾热敷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温度控制有所不同,一般成人热敷温度可在40-50℃,儿童及老年人温度应适当降低,约38-45℃,避免烫伤。例如,年轻体力劳动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不适,热敷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将热敷物敷于颈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2.按摩推拿:
原理:通过专业的手法按摩颈部肌肉、关节等,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解除肌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但按摩推拿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对于不同体质和病情的人群,手法力度和部位有所差异。如女性患者可能因颈部肌肉相对较柔软,按摩力度需轻柔;有颈椎不稳定或严重骨质疏松的人群不适合按摩推拿。一般每次按摩时间约20-3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注意事项:按摩前需明确颈椎疾病的类型,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等不适合按摩推拿的类型应避免。
(三)改善生活方式
1.姿势调整:
对于不同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例如,上班族应保持电脑屏幕与眼睛水平,每工作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颈部;学生在学习时也需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避免颈椎过度前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引导其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防止因不良姿势导致颈椎疾病及头晕。
具体方法:保持颈椎处于中立位,肩部放松,胸部挺起,腰部有支撑。睡眠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15cm)为宜,侧卧时枕头高度应与肩宽一致,使颈椎在睡眠时保持正常生理曲度。
2.颈部锻炼:
适合人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但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年轻人可选择强度稍大的颈部运动,老年人则应选择温和的颈部活动。例如,“米字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颈部锻炼方法,具体是头颈部缓慢做米字运动,即依次做低头、仰头、左转、右转、左上斜伸、左下斜伸、右上斜伸、右下斜伸八个方向的运动,每个方向保持2-3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2-3次。
注意事项:锻炼时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快速、剧烈的运动,防止造成颈部损伤。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头晕加重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二、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服用指导)
(一)改善脑循环药物
1.适用情况:当颈椎疾病引起头晕是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时,可使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较慢,需谨慎选择药物及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例如,某些中成药制剂有一定改善脑循环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药物举例: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可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因颈椎疾病引起的头晕症状。
(二)神经营养药物
1.作用机制:对于因颈椎疾病导致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出现头晕等症状的患者,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例如,甲钴胺等药物,可参与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的合成,维持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剂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使用时更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的剂量。
2.适用人群:适用于有神经损伤表现的颈椎疾病头晕患者,如出现手部麻木等神经受累症状的人群。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年龄与病情关系:对于年龄较大但颈椎疾病严重影响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人群,如年龄在50岁以上且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对于年轻患者,若颈椎疾病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且存在明显的颈椎结构异常压迫神经、血管引起头晕,经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也可考虑手术。
2.病情具体表现:如颈椎存在明显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结构异常,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颈椎MRI等)明确显示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导致头晕等症状反复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符合手术指征。
(二)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1.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颈椎疾病。例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主要用于治疗颈椎前路的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等;后路减压术则适用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等情况。
2.术后注意事项: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康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康复的进度和方法有所不同。老年人术后康复需更加缓慢,注重循序渐进,防止因康复不当导致并发症。术后需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一般术后需佩戴颈托一段时间,限制颈部活动,促进伤口愈合和颈椎稳定。同时,需定期复查,了解颈椎恢复情况及头晕症状的改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