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运动及伴随非运动症状,发病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及多种因素有关,有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诊断,治疗靠综合措施,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也可能伴随非运动症状。
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正常情况下,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对调节运动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当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死亡,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时,就会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神经系统老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处于农药污染环境、接触重金属等可能增加患病几率;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老化,也是帕金森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出现。
主要症状表现
运动症状
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常从一侧上肢远端开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安静或休息时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累及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
肌强直:患者肢体肌肉变得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加。检查时可发现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的均匀阻力增加)或齿轮样强直(伴震颤时的断续停顿感,如同转动齿轮)。
运动迟缓:表现为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例如,患者穿衣、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变得困难,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讲话语速变慢、语音低沉单调等。
姿势步态异常:早期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减小或消失,步幅变小,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困难,行走时呈前冲步态(慌张步态),容易跌倒。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中翻身困难、不安腿综合征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油脂分泌增多)、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等。
精神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幻觉、妄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照顾负担。
诊断方法
目前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等病史,通过观察患者的运动表现,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以及进行神经系统相关的体格检查,如肌力、肌张力、姿势反射等检查来初步判断。此外,一些辅助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多巴胺转运体(DA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发现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情况,但这些检查在一般医院开展相对受限。
治疗方式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多巴胺替代疗法(如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但老年患者尤其是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应慎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如司来吉兰)、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等。不同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以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功能来改善症状,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疗程和剂量调整问题,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运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植入脑深部电极,刺激脑内相关神经核团,调节神经信号传导,从而改善运动症状,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肢体柔韧性训练等)、作业疗法(如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言语训练(改善言语障碍)等。康复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有积极作用,而且不受年龄等因素绝对限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适的康复训练。
心理治疗: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很重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提升有辅助作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时,要注意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尿潴留等问题;对于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手术耐受性。同时,要加强生活护理,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较高,一旦跌倒可能会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儿童帕金森病患者:儿童帕金森病较为罕见,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在治疗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要严格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且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权衡利弊。
女性患者:女性帕金森病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病情的管理和药物对胎儿、婴儿的影响。在妊娠期间,要评估继续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方案;哺乳期则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必要时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并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