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镜可见多种黏膜异常表现,病因有感染、免疫、环境生活方式等,症状包括消化和全身症状,诊断靠肠镜、实验室检查等并需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鉴别,治疗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结肠炎的定义与肠镜表现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的多种异常表现,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颗粒状改变以及血管纹理模糊等。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结肠炎在肠镜下可能有一些特征性表现,例如感染性结肠炎可能会有特定形态的溃疡等。
二、可能的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可能引发慢性结肠炎。例如,长期的肠道细菌感染未能彻底清除,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风险和细菌种类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卫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感染某些肠道致病菌;成年人则可能因饮食不洁等情况感染相关细菌。
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能累及结肠,引起慢性炎症。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病毒感染导致慢性结肠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结肠,如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结肠黏膜,导致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这种情况在不同性别上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差异,青少年及青壮年相对较多见。
3.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增加慢性结肠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对肠道黏膜的刺激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引发炎症。
吸烟:吸烟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慢性结肠炎的发生几率。吸烟者肠道炎症的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炎症程度可能更重。
三、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腹泻的频率和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患有慢性结肠炎时,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为长期腹泻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成年人则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体力下降等。
腹痛:多为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等,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部。不同年龄人群对腹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描述腹痛的部位和性质,往往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便秘与腹泻交替:部分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排便规律改变。
2.全身症状
乏力: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消耗身体能量,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老年人患有慢性结肠炎时,乏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导致行动不便等;中青年患者则可能影响工作效率。
消瘦:长期营养吸收障碍可导致体重下降、消瘦。儿童消瘦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等情况;成年人消瘦则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导致抵抗力下降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
肠镜检查:除了观察黏膜表现外,还可进行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性质、程度等,这是诊断慢性结肠炎的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及培养、自身抗体检测等。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炎症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粪便常规及培养可帮助明确是否有感染因素;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结肠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鉴别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也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但肠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慢性结肠炎肠镜下有明确的黏膜病变。
结肠癌:结肠癌也可能有腹泻、腹痛等症状,肠镜及病理检查可明确鉴别,结肠癌病理可见癌细胞。
五、治疗与管理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建议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瘦肉、蔬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儿童患者的饮食调整需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易消化性,例如可以将食物做成软烂的形式,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老年人则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生长发育;老年人也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因为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使用相应药物,如对于感染性结肠炎可使用抗感染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对于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可能会使用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判断。
3.定期复查:慢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复查等,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儿童患者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是否有进展或复发,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老年人定期复查则可以了解肠道炎症的控制情况,预防病情恶化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肠道炎症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制剂。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肠道功能有较大影响或有明确儿童禁忌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老年患者
老年慢性结肠炎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肠道炎症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例如,在使用药物治疗肠道炎症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等。
老年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更加注重温和、易消化,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预防便秘等情况发生,因为便秘可能会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肠道炎症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