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皮肤损害表现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红斑基础上密集小丘疹等,受多种因素影响;慢性期是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等,也受多因素影响;瘙痒是突出症状,程度、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好发于颈部两侧等部位,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症状特点:多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此阶段瘙痒剧烈,患者因搔抓等刺激易使皮疹破损,可有浆液性渗出。例如在一项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约70%的急性期患者会出现上述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的皮肤损害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急性期皮肤损害可能相对更局限,因儿童皮肤较薄嫩,搔抓后渗出等表现可能相对成人更明显,但总体症状与成人急性期类似,主要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在发病诱因等方面与成人有差异,如儿童可能因昆虫叮咬等局部刺激诱发急性期症状。
性别差异:男女在急性期症状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均主要表现为上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肤损害。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人群,急性期症状可能更易加重,因为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皮肤的炎症反应,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患者,神经性皮炎急性期症状往往更严重。
病史因素:有过敏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湿疹、过敏性鼻炎等,发生神经性皮炎急性期症状时,皮肤损害可能更重,且病情更易反复,这与患者本身的过敏体质有关,过敏体质会增强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皮肤损害更明显。
慢性期:
症状特点:皮肤损害肥厚、粗糙,皮纹加深,呈苔藓样变,表面可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病变部位边界清楚,好发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等部位。一般瘙痒仍然较为明显,且瘙痒可因搔抓等进一步加重皮肤肥厚等改变,形成恶性循环。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慢性期神经性皮炎患者会出现皮肤苔藓样变等典型表现。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慢性期神经性皮炎皮肤苔藓样变可能更显著,因为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所以皮肤肥厚、粗糙等改变相对更严重。儿童慢性期神经性皮炎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慢性期表现,多与长期反复搔抓等刺激有关,且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经过规范治疗后皮肤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也需注意避免长期慢性刺激导致皮肤不可逆损伤。
性别差异:男女在慢性期症状表现上无明显差异,均以皮肤苔藓样变为主要特征。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洗浴、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产品等,会加重慢性期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皮肤肥厚等症状,因为过度洗浴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而刺激性洗浴产品会刺激皮肤,加重炎症反应,使皮肤苔藓样变更加明显。
病史因素:有长期神经性皮炎病史的患者,慢性期症状往往更顽固,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已使皮肤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皮肤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下降,治疗难度相对增大,且病情容易反复。
瘙痒症状
特点:瘙痒是神经性皮炎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可呈阵发性剧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搔抓,进而导致皮肤损害加重,形成瘙痒-搔抓-加重的恶性循环。例如在对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瘙痒程度调查中发现,约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剧痒,夜间瘙痒加剧者占比约75%。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烦躁不安等方式来体现瘙痒,且儿童皮肤感觉相对敏感,对瘙痒的感受可能更强烈,所以儿童神经性皮炎患者瘙痒往往更易导致搔抓等行为,进而加重病情。老年患者因皮肤干燥等因素,瘙痒可能相对更顽固,且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神经功能可能有一定退化,但瘙痒感依然明显,由于行动不便等因素,搔抓可能相对受限,但仍会通过摩擦等方式缓解瘙痒,也会导致皮肤损害。
性别差异:男女在瘙痒程度感受上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在应对瘙痒的方式上可能有不同,女性可能更注重皮肤外观,会更频繁地试图通过一些方式缓解瘙痒,而男性可能相对更耐受瘙痒,但总体瘙痒症状本身无性别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的人群,瘙痒往往更易发作且程度更重,因为精神因素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变化会影响瘙痒的感知,长期精神紧张的人,体内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瘙痒感增强。而规律生活、心态平和的人群,瘙痒相对较易控制。
病史因素:有严重瘙痒相关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疥疮等,对神经性皮炎的瘙痒可能更为敏感,因为既往瘙痒相关疾病的经历会使患者对瘙痒的阈值降低,所以在患有神经性皮炎时,瘙痒感会更明显,且更难忍受。
好发部位
常见好发部位: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项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等部位,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但也有部分患者为单侧分布。例如在临床统计中,约60%的患者好发于颈部两侧及项部,40%左右好发于肘窝、腘窝等部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神经性皮炎好发部位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相对更易发生在面部、头皮等部位,这可能与儿童接触外界环境的方式不同有关,儿童喜欢用手接触面部、头皮等部位,容易因局部刺激诱发神经性皮炎,而成人好发部位更多见于颈部、肘部等相对隐蔽且易受摩擦的部位。
性别差异:男女好发部位无明显差异,均以上述常见部位为主。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颈部、肘部等部位易受到摩擦,所以这些部位发生神经性皮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长期摩擦会刺激皮肤,诱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如长时间使用电脑、伏案写作的人群,颈部皮肤反复受到衣物等摩擦,易出现神经性皮炎。
病史因素:有皮肤摩擦相关病史的患者,如长期穿紧身衣物导致局部摩擦的患者,其好发部位可能更集中在衣物摩擦明显的部位,如腰部、腹股沟等与衣物频繁摩擦的部位,因为既往摩擦刺激已使皮肤对刺激更敏感,所以再次受到摩擦等刺激时更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