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短暂性头晕常见原因有低血糖、贫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情绪因素等;评估需通过病史采集(包括头晕发作等情况、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和体格检查(一般状况、神经系统、耳部等检查);处理包括非药物干预(休息、调整饮食、调整情绪等)和进一步检查治疗(头晕频繁或伴严重症状时进行相关检查并针对结果处理);预防要合理饮食(营养均衡、规律进食等)、关注耳部健康(避免外伤、预防感染等)、关注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关注情绪变化等)。
一、儿童短暂性头晕的常见原因
1.低血糖
原因:儿童若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未进食,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就可能引发短暂性头晕。例如,有些儿童早餐摄入过少,上午活动量较大时,容易出现低血糖导致头晕。
年龄因素:学龄期儿童可能因上学日早晨匆忙,饮食摄入不足而发生。
2.贫血
原因:儿童造血原料缺乏(如铁、维生素B12等)或存在溶血、失血等情况可引起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大脑缺氧,从而出现短暂性头晕。比如,挑食的儿童容易因铁摄入不足引发缺铁性贫血。
年龄因素:婴幼儿期和学龄期儿童相对更易发生,婴幼儿可能因喂养不当等原因,学龄期儿童可能因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原因:内耳耳石脱落,头部位置改变时刺激前庭感受器,引起短暂性头晕。儿童可能因头部外伤、耳部感染等因素导致耳石脱落。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儿童都可能发生,无特定严格年龄限制,但相对来说,较大儿童因头部活动较多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相关诱因。
4.情绪因素
原因:儿童在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下,可能出现短暂性头晕。例如,初次到陌生环境、考试前等情况,儿童可能因情绪波动引发头晕。
年龄因素:学龄期及以上儿童可能因面临学习、社交等场景出现情绪相关头晕,婴幼儿期儿童可能因与亲人分离等产生情绪反应导致头晕。
二、儿童短暂性头晕的评估方法
1.病史采集
询问头晕发作情况:包括头晕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例如,询问是在进食后不久发生还是在活动后发生,头晕持续几秒钟还是几分钟等。
了解伴随症状:有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面色苍白等伴随症状。若伴随头痛、呕吐可能提示颅内病变等情况;伴随耳鸣、听力下降可能与耳部疾病相关。
了解既往病史:有无贫血、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既往病史。既往有贫血病史的儿童再次出现头晕需考虑贫血复发可能。
年龄相关病史:对于婴幼儿,要询问喂养史、生长发育情况等;学龄期儿童要询问学习压力、社交情况等。
2.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检查: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等。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贫血;精神萎靡可能提示身体不适较严重。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儿童的神志、肌张力、反射等。若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体征,需进一步排查神经系统疾病。
耳部检查:查看外耳道、鼓膜等情况,初步判断耳部是否有病变导致头晕。
年龄相关体格检查:婴幼儿体格检查要更注重整体生长发育指标检查;学龄期儿童检查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相关的情绪表现等。
三、儿童短暂性头晕的处理原则
1.非药物干预
休息:让儿童立即停止当前活动,找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有助于缓解头晕症状。例如,儿童在玩耍时出现短暂头晕,应让其坐下或躺下休息。
调整饮食:对于因低血糖导致头晕的儿童,可及时给予含糖食物,如糖果、含糖饮料等。对于贫血相关头晕,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
调整情绪:对于因情绪因素导致头晕的儿童,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给予安抚,帮助儿童缓解紧张、焦虑等情绪。比如,通过沟通、玩耍等方式让儿童放松心情。
年龄相关非药物干预: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营养均衡;学龄期儿童要关注其学习生活环境,营造轻松氛围。
2.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若头晕频繁发作或伴随严重症状:如头晕持续不缓解、伴有头痛加剧、呕吐频繁、意识改变等,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排查贫血等)、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排查颅内病变)、耳科相关检查(如前庭功能检查等,排查耳部疾病)等。
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若检查提示贫血,根据贫血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等;若提示耳部疾病,则进行耳部相关疾病的治疗等。
四、儿童短暂性头晕的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儿童每日饮食要包含谷类、蛋白质类(如肉、蛋、奶等)、蔬菜水果类等,确保摄入足够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每日保证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适量的蔬菜和水果等。
规律进食: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不进食。学龄期儿童要保证早餐的质量和摄入量,上午课间可适当准备一些健康的小零食,如水果干等。
年龄相关饮食预防:婴幼儿期要科学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学龄期儿童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
2.关注耳部健康
避免头部外伤:在儿童活动中,注意保护头部,避免碰撞等导致头部外伤。比如,在玩耍时选择安全的环境,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儿童运动时佩戴头盔等)。
预防耳部感染:教育儿童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若发生耳部感染,要及时就医治疗,防止感染加重引发其他并发症。
年龄相关耳部健康预防:婴幼儿要注意洗澡、洗头时避免水进入耳朵;学龄期儿童要注意在游泳等活动时做好耳部防护。
3.关注心理健康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长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儿童感受到安全感。
关注儿童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儿童在学习、社交等方面出现的情绪问题,与儿童沟通交流,帮助其排解压力。例如,当发现儿童因考试压力大而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年龄相关心理健康预防:婴幼儿期要通过亲子互动等方式建立良好情感联结;学龄期儿童要关注其学校生活,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