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脑炎需从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入手,询问现病史(不同年龄表现及诱因等)、既往病史;进行神经系统及全身一般体格检查;行脑脊液、血液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生化、病原学等;做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还有脑电图及病毒学、免疫学相关检测,综合多方面情况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是否为脑炎。
一、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
1.现病史询问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脑炎可能有发热、抽搐、精神萎靡等表现,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饱满等情况;成人则可能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要详细询问起病急缓、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无诱因(如感染史、近期头部外伤等)。例如,若患者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随后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需高度怀疑脑炎可能。
考虑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影响脑炎的排查,如女性若有妇科感染性疾病,可能在脑炎排查中需考虑相关关联。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相对更易患脑炎,在排查时需询问其生活作息、是否有免疫抑制情况(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2.既往病史回顾
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如既往有癫痫病史,在出现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鉴别是原有疾病发作还是脑炎引起;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可能性需被纳入考虑范围。
二、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的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等。颈项强直表现为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将手置于患者胸前,抬高其头部时,颈部有抵抗感;克氏征是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正常人大腿与小腿可成角大于135°,阳性时小于135°且有抵抗;布氏征为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这些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可能有脑膜炎症,但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等。意识障碍程度可分为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级别;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mm,对光反射灵敏,若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异常等,可能提示颅内病变累及动眼神经等结构,需进一步排查脑炎相关情况。
2.全身一般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脑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升高,脉搏可能增快,呼吸和血压也可能因颅内压变化等出现相应改变。同时检查有无其他系统感染的体征,如肺部感染可能有肺部啰音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排除脑炎的重要手段。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等,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脑炎时可能变为浑浊等。细胞计数方面,正常脑脊液白细胞数少于10×10/L,主要为单核细胞,脑炎时白细胞数可明显升高,以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为主,不同类型脑炎细胞构成可能不同,如病毒性脑炎多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细菌性脑炎常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葡萄糖含量为2.5-4.5mmol/L,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脑炎时蛋白质含量常升高,葡萄糖含量可降低(如细菌性脑炎时葡萄糖明显降低),氯化物也可能有相应变化。
病原学检查:通过脑脊液涂片染色查找病原菌,如细菌、真菌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是否有病毒感染及具体病毒类型;进行免疫学检查,如特异性抗体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脑炎的病原学类型,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可检测相关自身抗体。
2.血液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提供线索,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感染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时可升高,降钙素原(PCT)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PCT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有助于与病毒性脑炎等鉴别。
自身抗体检查: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血液中可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等,对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可初步观察颅内结构有无明显异常,如是否有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情况。脑炎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脑水肿等表现,如脑实质密度减低等,但CT对于脑炎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颅内器质性病变。
2.头颅MRI检查
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脑炎的病灶。脑炎患者头颅MRI可表现为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影,如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呈高信号,可累及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基底节、丘脑等部位,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等的诊断和病变范围的评估有重要价值。例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常表现为颞叶、海马等部位的异常信号改变。
五、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
脑炎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异常放电,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尖波、棘波等异常波形。不同类型的脑炎脑电图表现有一定差异,如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多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活动,可伴有棘波、尖波等;自身免疫性脑炎脑电图可出现周期性单侧癫痫样放电等特征性表现。脑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辅助脑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病毒学及免疫学相关检测
根据临床怀疑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病毒学血清学检测,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相关抗体的检测,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有助于确诊相应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对于自身免疫性脑炎,除了脑脊液中的自身抗体检测,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检测也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综合运用,逐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脑炎症状的疾病,从而明确是否为脑炎。在整个排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脑炎排查的影响,确保排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