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中风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践行合理饮食(控制盐分、增蔬果、适量优质蛋白摄入)、适度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监测、规范治疗)、糖尿病(监测、饮食运动控制)、高血脂(监测、饮食运动调节及必要时用药);定期健康体检(全面检查、早期干预);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家族中风史人群、女性需各有注意事项。
一、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6克以内。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研究表明,减少钠盐摄入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从而减少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概率。例如,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钠盐,在满足口味的同时降低钠盐摄入。
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500克的蔬菜和200克左右的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泄,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如,每天可以吃多种颜色的蔬菜,如绿色的菠菜、红色的番茄等,水果可以选择香蕉、苹果等。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且不含胆固醇。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摄入瘦肉50-100克,鱼类150克左右,豆类50克左右。
2.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是指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可按220-年龄来计算。例如,50岁的人最大心率约为170次/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102-119次/分钟。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力量训练:每周可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肌肉量增加后,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有利于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而肥胖是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脂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容易引发中风。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以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以及寻求戒烟门诊帮助等方式来戒烟。
限酒:男性饮酒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例如,一杯350毫升的啤酒约含有10克酒精,一杯150毫升的葡萄酒约含有12克酒精,一杯45毫升的白酒约含有15克酒精,应注意控制饮酒量。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1-2次。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使用家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时应保持安静、坐位,上臂裸露,袖带松紧合适。
规范治疗:一旦确诊高血压,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ARB类等。例如,氢氯噻嗪是常用的利尿剂,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等。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诊,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2.糖尿病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1-2次空腹血糖,每周监测2-4次餐后血糖。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可以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
饮食运动控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严格控制饮食,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同时,结合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风风险。
3.高血脂
血脂监测:高血脂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通过血脂监测了解血脂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饮食运动调节:饮食上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同时,加强运动,通过运动来降低血脂水平。对于血脂较高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如阿托伐他汀等,来控制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中风风险。
三、定期健康体检
1.全面检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情况,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一般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增加体检频率。
2.早期干预: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应根据斑块的性质、大小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进一步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等,以防止斑块脱落或血管狭窄加重导致中风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更要注重上述各项预防措施。在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定期监测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家人要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提醒其按时服药、健康生活。
2.有家族中风史人群:这类人群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应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更全面的血管相关检查,如头颅MRI(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3.女性: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中风风险可能会增加。更年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调节内分泌,在饮食上注意钙的补充等。同时,要关注血压、血脂等变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中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