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疹是接触过敏原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症状有多样皮疹形态及伴随瘙痒、红肿等,发病机制分IgE介导和非IgE介导反应,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过敏原检测,预防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注意饮食和合理用药,治疗需脱离过敏原并药物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皮肤娇嫩用药温和家长关注症状变化成人查过敏原用要慎关注基础病影响老年人机体衰退用药更谨慎关注身体指标变化避免刺激保持皮肤清洁。
一、过敏性皮疹的定义
过敏性皮疹是一种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的皮肤炎症反应。过敏原种类繁多,包括食物(如海鲜、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等)、花粉、尘螨、化学物质等。当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外来物质为“异物”,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皮疹等症状。
二、过敏性皮疹的症状表现
1.皮疹形态多样
红斑: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的斑块,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例如在食物过敏引发的过敏性皮疹中,可能会在面部、颈部等部位出现弥漫性红斑。
丘疹:表现为皮肤表面突出的小疙瘩,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药物过敏引起的过敏性皮疹可能会出现密集的丘疹。
风团:通常是白色或红色的隆起,形状不规则,像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的包块,常伴有剧烈瘙痒,常见于荨麻疹型的过敏性皮疹,多由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引起。
2.伴随症状
瘙痒:是过敏性皮疹常见的伴随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搔抓等行为来表现瘙痒,这就需要家长密切关注,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成人则会明显感觉到皮肤瘙痒难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红肿:部分患者的皮疹部位会出现红肿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例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过敏性皮疹,局部皮肤会明显红肿。
三、过敏性皮疹的发病机制
1.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反应
当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时,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就会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的红斑、水肿等过敏性皮疹表现。这种机制在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中较为常见,比如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再次摄入牛奶后,体内的IgE就会介导一系列反应,出现皮疹等症状。
2.非IgE介导的反应
一些过敏原不通过IgE介导,而是通过其他免疫途径引发过敏反应。例如某些化学物质可能直接刺激皮肤的细胞,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这类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皮疹可能没有明显的IgE升高,但同样会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表现。
四、过敏性皮疹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发展过程,近期接触过的物质(如食物、药物、花粉、新换的护肤品等),既往是否有过敏史等。例如询问儿童家长,孩子近期是否食用过新的辅食,是否更换过洗衣液等,这些信息对于寻找过敏原非常重要。
2.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等情况。同时,还会检查患者的其他部位,看是否有其他过敏相关的表现,如呼吸道症状(打喷嚏、流涕等)、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等)。
3.实验室检查
过敏原检测: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来检测患者对哪些过敏原过敏。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就会在15-20分钟内出现与过敏原相应的皮肤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的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
五、过敏性皮疹的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如果已经明确了过敏原,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
2.注意饮食
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婴儿添加辅食时应循序渐进,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3-5天,看是否有过敏反应。成人要注意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如对海鲜过敏的人应避免食用虾、蟹等海鲜类食物。
3.合理用药
在使用药物前,要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有过敏史的患者。如果需要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过敏性皮疹的治疗原则
1.脱离过敏原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首先要让患者脱离过敏原。例如如果是药物过敏引起的,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如果是接触性过敏原引起的,应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对于瘙痒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抗组胺药物能竞争性阻断组胺与组胺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如出现大面积皮疹、红肿明显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因为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
七、不同人群过敏性皮疹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疹。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过敏性皮疹时,应优先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避免儿童搔抓皮疹导致皮肤破损。例如儿童因食物过敏出现过敏性皮疹时,家长要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按照医生的建议添加辅食,避免再次接触过敏食物。
2.成人
成人发生过敏性皮疹时,要注意查找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同时,成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过敏性皮疹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免疫系统也有所下降,发生过敏性皮疹时,病情可能相对复杂。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不如年轻人,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接触一些刺激性强的物质,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