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妇科手术,有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需进行身体检查、肠道和阴道准备,手术过程包括建立气腹、放置器械、处理韧带血管、切除子宫,术后有一般、管道、饮食、康复等护理,还可能出现出血、感染、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该手术要严格把握各环节以促进患者康复。
一、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定义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的妇科手术,医生在患者腹部建立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相关手术器械,将子宫完整切除。
二、手术的适应证
1.良性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当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贫血、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且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该手术。研究表明,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能有效缓解症状,且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子宫腺肌病:患者出现严重的经量过多、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选择。
异常子宫出血:经全面评估排除恶性病变后,因其他治疗无效可考虑此手术。
2.恶性妇科疾病
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早期,通过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可达到治疗目的。
三、手术的优势
1.创伤小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腹壁切口小,一般为几个0.5-1cm左右的切口,术后疼痛较轻,患者恢复快。例如,术后疼痛评分通常低于开腹手术,患者能更早下床活动,减少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恢复快
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一般3-7天即可出院。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能更早进食正常饮食。这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干扰小,对肠道蠕动的影响较小。
3.美观
腹部切口小,术后瘢痕不明显,满足了患者对美观的需求,尤其对于年轻女性患者。
四、手术的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如严重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等,患者无法耐受气腹及手术操作。因为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气腹,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心肺功能差的患者,会增加手术风险。
2.盆腹腔严重粘连
既往有复杂盆腔手术史(如多次开腹手术)导致盆腹腔广泛粘连,会增加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增加损伤周围脏器的风险,如肠管、膀胱等。
3.恶性肿瘤晚期
肿瘤广泛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此时不适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五、手术前准备
1.身体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及感染情况;肝肾功能检查评估患者肝肾功能是否能耐受手术;凝血功能检查判断患者凝血状态,预防术中出血;传染病筛查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妇科肿瘤等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CT或MRI等,明确子宫及附件的情况,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肠道准备
手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手术前一晚进行灌肠或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减少肠道内粪便,降低术中污染的风险。
3.阴道准备
手术前3天开始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每天1-2次,预防术后阴道感染。
六、手术过程
1.建立气腹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脐部做一个1cm左右的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左右。
2.放置腹腔镜及手术器械
通过脐部切口插入腹腔镜,观察盆腔情况,然后在双侧下腹部各做1-2个0.5-1cm的切口,放入操作器械,如抓钳、分离钳、电凝钩等。
3.处理子宫韧带及血管
首先处理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等,然后分离、结扎子宫动脉等血管,减少术中出血。
4.切除子宫
将子宫从阴道取出,完成全子宫切除操作。
七、手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每小时监测一次,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切口护理:观察腹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时换药。如果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或有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2.管道护理
尿管护理:术后保留尿管2-5天不等,保持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每天进行会阴擦洗2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定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质等,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引流管护理:如果有盆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等,当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清亮,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3.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然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
4.康复锻炼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肠道蠕动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包括腹腔内出血和阴道出血。腹腔内出血可通过超声等检查明确,少量出血可采取保守治疗,如应用止血药物等;大量出血则需要再次手术止血。阴道出血要观察出血情况,必要时进行止血处理。
2.感染
盆腔感染:表现为发热、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引流等处理。
泌尿系统感染:与尿管留置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外,要保证尿管通畅,增加饮水量。
3.脏器损伤
肠管损伤:如果发生肠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肠修补术等。
膀胱损伤:发现膀胱损伤后,要及时进行修补,术后加强尿管护理,预防感染。
九、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肺功能减退、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心肺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
2.年轻女性患者
年轻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以及心理状态。对于有保留卵巢意愿的患者,要评估卵巢功能,尽量保留卵巢。术后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因手术导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使其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
3.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难度相对较大,气腹建立困难,手术操作空间小。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风险,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预防切口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等情况,因为肥胖可能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总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妇科手术方式,但在手术前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手术中要精细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要加强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以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