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腹腔积液有感染性(如腹腔内感染、全身感染累及腹腔)和非感染性(如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肿瘤性因素)等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腹部膨隆、腹胀不适等一般表现及发热、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腹部触诊等及其他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检查)。
一、小孩腹腔积液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腹腔内感染
细菌性腹膜炎: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或直接侵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炎症刺激导致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从而形成腹腔积液。有研究表明,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腹膜炎是导致腹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中更易发生。
结核性腹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是引起小孩腹腔积液的重要原因。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腹膜,引起腹膜的结核病变,导致腹膜的渗出增加。结核性腹膜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对于有结核接触史或有结核感染迹象的儿童需要高度警惕,其腹腔积液多为草黄色渗出液。
2.全身感染累及腹腔:一些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腔,引发腹腔内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腔积液。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随血流到达腹腔后,引起腹腔内组织的炎症,使得液体渗出积聚形成腹腔积液。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肝脏疾病
肝硬化:虽然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一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可导致儿童肝硬化。肝硬化时,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下降,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形成腹腔积液。例如,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患儿出现腹腔积液等表现。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可导致肝脏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腹腔积液。儿童中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腹腔积液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2.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当儿童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腹腔积液。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出现腹腔积液。
缩窄性心包炎:儿童缩窄性心包炎多由结核性等感染性因素引起心包炎症,随后心包增厚、粘连,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腹腔积液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3.营养不良
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得血管内的液体向组织间隙渗出,包括腹腔内,从而形成腹腔积液。常见于一些喂养不当、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长期腹泻、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的儿童群体。例如,一些患有先天性小肠闭锁的儿童,由于长期不能正常进食,营养摄入不足,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腹腔积液。
4.肿瘤性因素
腹腔内肿瘤:儿童腹腔内的肿瘤,如腹膜间皮瘤、腹腔内的恶性淋巴瘤等,可侵犯腹膜,导致腹膜的渗出增加,形成腹腔积液。此外,一些远处转移至腹腔的肿瘤也可引起腹腔积液。例如,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腹腔,引起腹腔积液。肿瘤性腹腔积液的性质多为血性渗出液。
二、小孩腹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腹部膨隆:患儿腹部明显膨隆,外观上可以看到腹部向外突出,类似于“蛙腹”样改变。这是由于腹腔内积聚了较多的液体,使得腹部的容积增大。
2.腹胀不适:患儿可能会出现腹胀的感觉,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有的儿童可能会用手去按压腹部,或者表现出哭闹、烦躁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进食后腹胀可能会加重。
(二)伴随症状
1.发热:如果腹腔积液是由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如细菌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患儿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如细菌性腹膜炎时体温多可达到38℃以上,结核性腹膜炎时多为低热,但也有部分患儿可出现中等度发热。
2.呼吸困难:当腹腔积液量较多时,可压迫膈肌,影响肺部的呼吸运动,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端坐呼吸等表现。例如,大量腹腔积液的患儿,由于膈肌上抬,肺通气受限,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3.原发病相关表现:如果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患儿可能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如果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可能伴有心悸、气促、水肿等表现;如果是营养不良引起的,还可能伴有消瘦、面色苍白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三、小孩腹腔积液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1.腹部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腹部有柔韧感(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对于判断腹腔内是否存在炎症等情况有一定帮助。同时,还可以初步估计腹腔积液的量,一般中等量以上腹腔积液可出现移动性浊音阳性。
2.其他体征:还会检查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了解是否存在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情况,以辅助判断病情。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如果是感染性腹腔积液,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表现。例如,细菌性腹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可超过70%以上;如果是结核性腹膜炎,早期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会增高。
2.生化检查
肝功能:如果考虑肝脏疾病引起的腹腔积液,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情况。如肝硬化引起的腹腔积液,白蛋白水平多降低,胆红素可能会升高。
蛋白质测定:测定腹腔积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漏出液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25g/L,渗出液的蛋白质含量多高于30g/L。同时,测定血清-腹腔积液白蛋白梯度(SAAG)有助于鉴别腹腔积液的性质,SAAG≥11g/L提示为门静脉高压性腹腔积液(如肝硬化等引起),SAAG<11g/L提示为非门静脉高压性腹腔积液(如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等引起)。
3.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对于怀疑感染性腹腔积液的患儿,需要进行腹腔积液的细菌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如细菌性腹膜炎时可通过腹腔积液培养出相应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结核杆菌检查:对于怀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儿,可进行腹腔积液的结核杆菌涂片、培养等检查,若找到结核杆菌则有助于确诊。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是诊断腹腔积液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腹腔积液的量,还能帮助发现腹腔内的病变,如肝脏、胰腺、腹腔内的肿块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腹腔内液性暗区的范围和深度,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2.CT检查:CT检查对于腹腔积液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腹腔内病变,如肿瘤等,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对于腹腔内的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腹腔积液,CT可以帮助明确肿瘤的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