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不算“难治”,但治疗周期长、需长期管理。

萎缩性胃炎的核心问题是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部分伴随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治疗目标是延缓萎缩进展、降低癌变风险。
如果为轻度萎缩且无肠化/异型增生,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如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9枸橼酸铋钾,需遵医嘱使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调整饮食等方法治疗,部分患者胃黏膜萎缩可得到一定逆转,治疗周期约6-12个月。
如果为中重度萎缩或伴随肠化/异型增生,逆转难度增大,需遵医嘱长期用药(如叶酸、维生素B12等)和定期胃镜随访(每6-12个月一次),防止进展为胃癌。
虽然无法保证所有患者完全恢复正常,但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癌变风险显著降低,无需过度担忧“难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