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电解质紊乱的高发人群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者、长期利尿剂使用者、饮食摄入不足者等。
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此阶段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对水、电解质的代谢和调节能力下降,易出现钠、钾、氯等电解质失衡,常伴随腹水、黄疸等症状,电解质紊乱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需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
2.合并消化道出血者
肝硬化患者如果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量血液丢失会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同时禁食、补液等治疗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尤其易出现低钠、低钾血症,加重身体器官功能损伤,需及时纠正出血和电解质紊乱。
3.长期利尿剂使用者
肝硬化腹水患者常需长期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促进腹水排出,但利尿剂会加速钠、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如果未及时补充或调整剂量,易引发低钾、低钠、低氯血症,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4.饮食摄入不足者
肝硬化患者因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因并发症需长期禁食,导致钠、钾、钙等电解质摄入不足,同时肝脏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电解质失衡,这类人群需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电解质,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