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直肠炎可采取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灌肠治疗、内镜下干预等方法治疗。

1.饮食调整
患者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粗纤维及油腻食物,防止加重肠道黏膜损伤和刺激。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菜泥等,同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肠道通畅,减少粪便对受损直肠黏膜的摩擦和刺激,促进黏膜修复。
2.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等,可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缓解腹泻、腹痛症状;如果伴有明显出血,可使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等;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需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功能,如双歧杆菌等。用药需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剂量和疗程,避免自行调整用药。
3.灌肠治疗
通过将药物,如泼尼松、生长抑素等制成灌肠液,直接作用于直肠病变部位,可更精准地减轻局部炎症、促进黏膜愈合,尤其对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效果显著。灌肠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控制灌肠液温度、速度和剂量,避免损伤肠道。
4.内镜下干预
如果存在明显出血点,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如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夹止血;对于肠道狭窄或梗阻者,可在镜下进行球囊扩张,缓解梗阻症状。内镜下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