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性呕吐和发热;治疗方法为休息、饮食调整和对症治疗。
一、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1.腹痛
多为上腹部、脐周等部位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例如,感染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刺激肠道神经,导致肠道痉挛,从而引发腹痛。一般来说,病情较轻时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病情较重时疼痛可能较为剧烈。
2.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障碍,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体外。
3.恶心呕吐
患者可能会出现频繁的恶心,进而导致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这是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引起胃蠕动紊乱和逆蠕动。
4.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9℃。这是机体对感染等致病因素的一种免疫反应,体内的炎性介质等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出现发热。
二.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1.休息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成人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长建议7-8小时;儿童则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婴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的睡眠,幼儿也需要10-14小时的睡眠,让身体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促进机体的自我修复。
2.饮食调整
在急性胃肠炎发作期,建议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例如,辛辣食物会刺激已经受损的胃肠道黏膜,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待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注意饮食的循序渐进和营养均衡。
3.对症治疗
如果呕吐较为剧烈,可以使用一些止吐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例如,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的蠕动来缓解呕吐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甲氧氯普胺可能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等。对于腹泻症状,可以使用一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病菌,保护肠道黏膜,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但如果是感染性急性胃肠炎,不能单纯止泻,需要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奇霉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