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早期症状为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减低、仰卧位姿势、反射异常等。

1.运动发育迟缓
正常婴儿在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会翻身,6-7个月会独坐,8个月会爬,1岁左右会走等。脑瘫患儿可能在相应月龄不能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比如3个月还不能抬头,4-5个月不能翻身等。正常婴儿在4-5个月时会伸手抓物,10个月时会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等。脑瘫患儿可能存在精细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如到了相应月龄仍不能很好地抓握物品,手指的灵活度和协调性差,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对手指肌肉的精细控制,进而影响了精细运动的发展。
2.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例如,给患儿活动肢体时感觉像在搬一根较硬的木棍,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受损,使得肌肉的紧张度异常增高,常见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这种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在不同年龄的患儿中都可能出现,会影响患儿的肢体活动和姿势。
3.肌张力减低
表现为肌肉松软,肢体活动时活动度增大,像棉花一样松软。正常婴儿肌肉有一定张力,而脑瘫患儿肌张力减低时,肢体显得软弱无力,活动不灵活,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肌肉的正常张力调节,多见于弛缓型脑瘫患儿,不同年龄的患儿肌张力减低的程度不同,会导致患儿运动能力受限。
4.仰卧位姿势
正常婴儿仰卧位时四肢对称展开,而脑瘫患儿可能出现头后仰、下肢伸直、上肢内收内旋等异常姿势。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导致身体的姿势调节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仰卧位姿势异常表现有所不同,与正常婴儿的仰卧位姿势有明显区别,是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身体姿势的控制。
5.反射异常
正常婴儿的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在3-4个月消失,拥抱反射在3-6个月消失等。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不消失,拥抱反射在6个月后还存在等。脑瘫患儿可能出现一些正常婴儿不应有的异常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在婴儿仰卧位时,头转向一侧,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肢屈曲,这种反射在正常婴儿4个月后应消失,而脑瘫患儿可能持续存在。
部分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表现为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吃奶时容易呛咳。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口腔、咽喉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导致吸吮和吞咽功能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