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等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需避免诱发因素,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有相应药物治疗,还可通过康复治疗改善,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需关注之处,综合管理可让患者获较好生活质量。
一、病情特点与治疗目标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控制病情的措施
1.避免诱发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吸烟者应严格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气管、支气管黏膜,加重炎症反应,戒烟可显著降低病情进展风险。例如,长期戒烟者呼吸道症状会有所改善,急性加重的次数也会减少。
职业暴露人群:从事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应尽可能脱离相关工作环境或加强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等,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呼吸道的持续刺激。
空气污染环境人群:在雾霾等污染严重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降低空气中有害颗粒和气体对呼吸道的损伤。
2.药物治疗
急性加重期:当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加重等急性加重情况时,可能需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等)也能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还可能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有助于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如果有细菌感染依据,会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但需根据病原菌类型合理选用。
缓解期:一般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维持治疗,如噻托溴铵等,以长期改善气道通气功能。对于反复咳痰的患者,也可使用一些祛痰药物维持治疗。
3.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锻炼:患者可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是通过腹部肌肉的运动帮助改善呼吸功能,患者可平卧,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缩唇呼吸是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呼出,每次呼吸训练可进行10-15分钟,每天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运动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例如,散步可从每次15-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以不引起明显气急等不适症状为宜。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在治疗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且用药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用药,例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监测心率等指标变化。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家属应给予更多照护,帮助患者坚持治疗和康复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目前虽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的综合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让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